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国五千年来最有钱的文人?揭秘金庸鲜为人知的赚钱天赋|光说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制作:徐之玺 策划:黄文君 杨沁 王敏丽
    摄像:戴嘉文
    靠一根笔杆子,将自己写成了总裁!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称,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成就他的除了才华,还有敏锐的赚钱天赋。
    前不久《大唐双龙传》和《寻秦记》的作者——著名香港武侠小说家黄易先生去世,令人惋惜。黄易先生作品中的“穿越”元素和“双男主”模式都为如今的通俗小说作品和影视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然而,若论新派武侠小说作者的“江湖地位”,黄易先生估计只能堪堪挤进前五。在他前面的有写出《四大名捕》系列的温瑞安;“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梁羽生;台湾的武侠鬼才古龙……
    而这其中的执牛耳者,正是号称“香港四大才子”之首的金庸。(黄永玉说过金庸将武侠小说从一种市井文学拔高成了文学艺术。)
    金庸从1955年开始至1970年代封笔,总共写了14部武侠小说,根据保守估计,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关的电影电视粗略统计也已经超过100多部,可谓小说界“中国第一IP”。
    曾经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金庸写了十四部小说,连起来是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JK·罗琳写的书,也能连成一句话,叫“哈哈哈哈哈哈哈”
    可以说,金庸的江湖地位就好比写了《哈利波特》系列的JK·罗琳。
    《哈利波特》拍了七部,又拍前传,让JK·罗琳姐姐生生从一个家庭主妇变成了当今世界最挣钱的作家。我们从小看到大各种金庸原作的影视剧作品,那金庸应该挣了多少钱?
    光想想就觉得好激动呢~

2010年,金庸小说在内地重新结集出版,金庸版税收入350万,仅名列当年作家财富榜第12位。

不过和金庸并列“香港四大才子”的多年老友、著名科幻小说倪匡家却爆料说: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

这是因为,金庸不只是一个武侠小说家,更是香港著名报纸《明报》的创办人。
    《明报》创办时,资本仅10万元港币。到《明报》1991年股票上市时,其市值已达8亿7千万港币,金庸独占六成。
    1992年,《明报》的年利润已经达到了一亿港币,金庸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上世纪90年代,金庸已经是香港报业大亨,香港新闻界乃至传媒业界“报刊帮主”一般的存在。
    简单粗暴的比喻,金庸=JK·罗琳+默多克/2。

小说已经写的这么好了,还这么会挣钱。
    对金庸生平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成功全靠他的笔头,无论是记者、编辑、小说家、电影编剧、到报纸老板,回顾他的职业生涯,他的成功都和他的文字有莫大关系。
    有钱人家小少爷
    金庸原名查良镛,出身浙江海宁名门世家查家,出过“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康熙给他们查氏一族宗祠提的是“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家里良田千亩,藏书甚丰。

By the way,著名诗人徐志摩,是他表哥。
    他的父亲是一位受过西式教育的大地主,在金庸小时候送给他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说是狄更斯的《圣诞颂歌》。
    这样的成长环境加上家族基因的天赋加成,金庸从小就是一个学霸级人物。
    15岁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金庸的经商天赋是在中学时期显露的,他看到很多同学为准备入学考试而苦读,灵机一动和两个小伙伴一起总结了考试经验之后,搜集了许多中学招考试题,三人分头加以分析解答,并用一种方便查阅的方式编辑成册,合写了一本书《给初中投考者》,自行组成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结果这本书从丽水畅销到临近的江西、福建和安徽等省。因这本书的收益,这三位少年编者不仅中学时代衣食无忧,而且还积下了高中毕业后去重庆考大学的经费,可以说是金庸靠自己的笔头挣得第一桶金。
    要是放在今天,估计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跪了,我15岁的时候都在干什么!

笔杆子里写出来的“霸道总裁”
    那年金庸才31岁,在香港《新晚报》做编辑。某天主编告诉他,之前在报纸上做武侠小说的同事连载结束不写了,需要他接上。于是开启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之路,那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那个在他之前连载小说的同事,叫梁羽生。
    金庸的武侠小说一炮而红,1958年香港峨嵋电影公司将他在《香港商报》的连载《射雕英雄传》拍成了2集的粤语长片,而那个时候金庸小说甚至尚未结集出版。
    金庸靠着《射雕》的热度挣得一些本钱,在1959年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创办《明报》。(金庸:人创业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不熟悉的事情做不好,我做过报馆里所有的工作,我很熟悉,所以我办报)
    然而现实却是相当的“骨感”:《明报》立之初发行量十分惨淡,报社只能苦苦支撑。
    幸好金庸是武侠小说巨巨,巨巨都是有忠实粉丝的,那个时代没有小说打榜,但粉丝们可以买报纸看他的小说。《明报》创刊之初,金庸连载的正是《神雕侠侣》。
    “一见杨过误终身”,《射雕英雄传》续作的《神雕侠侣》好歹帮助金庸稳定住了6000份销量。

金庸用自己的武侠小说使得《明报》逐渐走上正轨,然后他用自己的本名“查良镛”写的社评,将《明报》一举推上香港知识分子必看报纸的位置。
    金庸是学《国际法》出身,对国际政治和局势分析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20世纪60年代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他的社论观点独到犀利,阐述简单易懂,很快为《明报》扩大了影响力。
    下午写社论,国际局势,波云诡谲;晚上写武侠小说,江湖恩怨,儿女情长。社论2000字,武侠小说5000字,坚持日更20年,足以让当今很多网络写手汗颜。
    金庸的“精分”还是很成功的,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明报》的读者并不知道,写武侠小说的“金庸”和写社论的“查良镛”是一个人。
    经过多年辛苦经营,《明报》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一家兼营报社、出版、旅游、印刷乃至地产的报业集团,《明报》销量已经高达十二万份。
    金庸靠一只笔杆子,将自己写成了总裁。

金庸办公室
    豪爽朋友 抠门老板
    金庸对朋友很豪爽,出门吃饭乐于买单,朋友倪匡要用钱找他预支版税,他也二话不说,十数万的金额慷慨允之,顶多加一句:“钱不要乱用啊”。
    然而对于稿费,他却可谓抠门。《明报》给专栏作者的稿费不高,然而由于口碑上佳,在《明报》有专栏差不多是香港文化人地位的一个象征。由于金庸德高望重,所以谁都开不了口跟他要求加稿费。
    然而还是有勇者存在的,那便是金庸的老朋友倪匡,再加上他的妹妹亦舒。
    倪匡和他很熟,一起吃饭的时候乘着酒劲要求加稿费,金庸左推右挡,勉强加了百分之五,聊胜于无。倪匡打电话去骂,结果金庸用一封长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卸了倪匡的气势。
    倪匡的妹妹亦舒更为辛辣,直接在自己的《明报》专栏上写文骂老板吝啬,不加稿费。金庸巍然不动,不予回应,亦舒也只能作罢。
    香港文坛这一对不好惹的兄妹,就这样被金庸治得服帖。
    金庸对于认为要管理好一个企业,一是要管好钱,二是要管好人。对稿费支出的严格控制,明显属于他“管好钱“的那一部分。
    面对人才,他愿意哄着供着,任他们发挥才华,“是人才自然不会对你说假话”“在我这里说假话的人立刻就要被开除”。
    金庸是个文人,15岁的时候靠自己的知识赚取了学费,之后靠自己的文字找到了工作。他以文字为生,靠写字成名,用自己的才华创业,乃至于他的管理理念都带着一股书生气“须以真、诚相待,不能作假”。
    而他竟至如此成功,确如倪匡所说,在中国文人历史上前所未见,而在商人中恐怕更是少有。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和他建立的《明报》集团,在香港的历史上,都写下了特殊的一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