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卫生习惯导致的华洋冲突:一切问题都是民族问(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那时候的上海是宁波人的上海。他们人数众多,而且充斥于各行各业,不少握有实权。怀着淘金梦的宁波人几乎控制了这个城市的服务行业,比如当时的洗衣大王沈洪赍,后来他一声令下,全上海的洗衣人,就都不给法国人洗衣服了。
     《新闻报》和《申报》刊登了法国人为争买四明公所地皮造成流血事件的新闻。随即,学生和商界都起来响应,打出的口号是“中国的土地上不许法国人杀人。” 接着,宁波人发起游行示威,游行队伍紧紧围着法国领事馆。
     黑压压的人群,高举着石头,领事馆的玻璃窗于是就都碎了。中午时分,法国领事馆里的中国厨师都不见了,法国人只得咬面包。晚上断水、停电。第二天,厕所也没人打扫了。送去换洗的衣服,店主一听是法国人,立马摇头。
    法国人改变中国人生活习惯的努力再次触礁。
    最后谈判是双方都做出让步:法国人答应保留四明公所,中国人承诺不再往那里放新尸体。
    “虎疫”成灾
     中国人的卫生习惯显然不是一两次民族主义的冲突能够改变的,好在四明公所事件之后,上海的中国人开始决定试着自己把上海建设得像租界一样了--这更多地是出于对于洋人租界发展的遏制与反弹。
    在这期间,洋人对于中国人的卫生影响还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着。
     l870年,即将上任的公共租界卫生官爱得华·亨得森博士号召在上海来一场接种牛痘的运动,他甚至得到保守的上海道台的支持。
    但是,来自民间的反应却是寥寥。
     中国人对于西医还充满恐惧。无奈之下,公共租界的工部局祭了“杀手锏”,他们公告,愿意接种的小孩给钱每人给300文的赏钱!此后,愿意接种的华人才逐渐增多。
     而至于传染病消息的来源,向来是让洋人们头疼的一点,很长一段时间里,租界当局掌握传染病信息,全仗有限的死亡报告--中国人向来不愿意把自己家的丧事,去大白于天下。1932年,公共租界流行霍乱时,工部局不得不规定,每报告1例霍乱,酬银l两。
     而这一年,霍乱在全国大规模爆发。庆幸的是上海有洋人建立起来的微弱卫生体系,在其他地方,那一年的霍乱,就是“虎疫”成灾。
     那一年的中国不太平。头一年,“九一八”事变,转年1月3日日本人攻陷锦州,东北沦陷。月底,“一二八”事变发生,日本向中国南方重镇上海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发动第一次淞沪抗战,至3月14日双方停止军事行动。至此,除了东北的抗日和江西的“围剿”,中国大部分地区战事停息。即将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瘟疫于此时悄然登场。
    这次霍乱对于中国的打击,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此前,1928年至1930年的酷旱,1931年的大水,已致使全国饿殍盈途,到了1932年,霍乱夺去了许多吃不饱肚子的人。
     这个国家的卫生体系,此前尚未建立。作为“新政”的一部分,1905年清政府倒试图建立过一套从中央到省级的卫生行政系统,甚至州县的卫生事业也有专人负责。但由于随后清朝迅速覆亡,这些措施还不及实施。
     因为没有成形的卫生体系,全国的死亡人数没有专门的统计。国民政府海港检疫处兼办的中央霍乱局的估计是,霍乱侵入23个省,312个城市,病者10万人以上,死亡约34000人。
     这个估计略显保守。8月15日《大公报》称“关中虎疫已蔓延四十二县,死亡数有报告者达二万二千余人,西安日死百余人”,9月6日《大公报》称山西死于霍乱者已达万余。8月10日《大公报》报道“洛阳疫炽,死者万人”。
    按照《大公报》的说法,仅陕西、山西两省加洛阳一地死者已达四万二千人以上。
    中国的霍乱年代降临,情形与上个世纪的欧洲惊人地相似,人们在黑暗时刻对于灾难的描述也如出一辙。
    在山东,“哭声遍野,吊旗飘飘,棺木售空,因惧传染,无人敢任葬埋”;
    在江西,“棺木出售一空,死亡逃避,乡村已断人烟”……
     1843年,当上海开埠,西方人看到中国人糟糕的卫生习惯时,他们脑子里或许就是这样一幅霍乱时代的惨痛记忆。而西方人针对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却接连遭遇了流血。
     如今,位于黄浦区人民路830号的四明公所只剩下一座牌坊,淹没在周围的大片楼宇之中。它之所以留存到今天,是因为它作为反帝爱国运动的纪念地被存进了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