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理学家多依据地形划分中国的地理单元,如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等。而古人则更喜欢从文化同质性着手,辅以山川地形,便构建出许许多多充满历史文化韵味的地理区划,如江南、塞北、中原、关中……其中属江南的名气最大,几乎所有与江南相似的地方都被冠以“某某江南”,
比如西藏林芝被称为“西藏江南”、新疆伊犁被称为“塞外江南”,足见国人对江南的情有独钟。 部分古代地理分区 中国人为何如此偏爱江南,甚至延续千年之久至今不衰? 事实上,江南的崛起源于它最重要的地理特征——多水,即江、河、湖、海,其中的“江”包含长江、钱塘江,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中,依次把江南的五个城市(南京、扬州、杭州、苏州、上海)分别推向历史巅峰。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J014-053.jpg) 灰色线为江南范围,《明代江南地区的疫灾地理》龚胜生等著 长江时代 南京崛起 西晋末年,在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重重打击下,西晋宗室、士族大量南迁,被长江西、北两面环绕的建康(今南京)拥有天堑地利,成为重建晋廷的最佳选择。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I516-153.jpg) 南京段长江 长江在这里绕了一个半弯,南京成了江南地区的最北端,这样的位置也有利于南方政权向北方发动反攻、恢复中原;加之长江上游荆楚之地又长期被南朝控制,从上游顺江而下的威胁也基本消除。 南京南部则有秦淮河贯穿,再加上东、南方向的山峰丘陵,又构成了对江南内部反叛势力的天然屏障。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G4c-253.jpg) 与脂粉气十足的内秦淮河不同,外秦淮河是南京护城河 公元317年,琅邪王司马睿在南京称帝,史称东晋。此后南朝的历代朝廷接连在此定都,形成六朝古都,南京崛起。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M013-353.jpg) 伞兵视角下的南京 南京凭借长江、秦淮河等水系之利,成为南朝经济中心。码头经常停泊数以万计的中外商船。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L133-453.jpg) 南京鸡鸣寺路的樱花 所谓“金陵百万户,六代帝王都”,以南京为中心的六朝,带动江南首次进入全面加速发展阶段,以至于后世的吴敬梓在《儒林外传》中说:
“(南京)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南北朝之后隋朝统一中国,重新定都北方,而此后的南京再也没能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成为“国都”。 长江时代结束。 运河时代 扬州崛起 但颇有雄才大略的隋炀帝杨广,却看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趋势,勾通南北、缩小差距成为当务之急,公元605年至公元610年,隋朝相继开凿通济渠、山阳渎、永济汇和江南运河,四大要素中的“河”上场了,江南从此进入第二个时代。 全长2700余公里的大运河将南北五大水系连为一体,从此江南的稻米可以运向全国,北方的人才也可以直达江南,位于江南北界的扬州则成为南北运输的中心。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K054-553.jpg) 扬州地理位置 加之隋炀帝三下扬州,使得扬州成为全国文化、经济重心。扬州崛起。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JZ5-653.jpg) 扬州全景,运河穿城而过 到了唐代,朝廷继续疏浚运河,扬州的经济和文化依然在全国居首,唐朝人不禁发出“烟花三月下扬州” “人生只合扬州死”的感叹。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I449-753.jpg) 色彩斑斓的扬州瘦西湖岸边 而扬州崛起的背后,则是密布的水网将整个江南连结为一体,像毛细血管一样将江南的钱粮、物产向大运河集中。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L592-853.jpg) 江南水道 水网包括许多较小的人工运河,如伍子胥开挖的胥河、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最具特色的当属连接秦淮河与石臼湖的胭脂河,明代时为将江南的粮草安全运到南京,需要避开长江天险,重新选择一条河道。于是古代工匠们在长达5公里的石岗上硬是凿出此河,其深约25-30米、宽10-20米,两岸怪石高悬,绝壁危岩,岩石因为富含铁质而呈现出微红色,故名。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M5H-953.jpg) 夏季与冬季的胭脂河 然而烟花三月的扬州在唐末的军阀混战中被毁,运河时代的江南也就此结束了。 钱塘江时代 杭州崛起 当历史步入宋代,另一条大江出场了,江南随之进入第三个历史时期。它是浙江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在杭州与大运河的南端终点相遇,这样的有利位置使得杭州日益成为钱塘江两岸的货物集散地,古人曾记载了当年钱塘江的繁忙景象:
“(钱塘江)舟楫辐辏,望之不见首尾。”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M354-1053.jpg) 今日钱塘江上的小舟 而此时的南宋积弱,金兵的铁蹄已经将南京和扬州变成前线,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既远离长江又有钱塘江的货运供给,因此取代南京成为国都的最佳选择。公元1138年,一度从杭州逃往海上的宋高宗,终于下定决心定都杭州,杭州由此崛起。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J559-1153.jpg) 钱塘江两岸的杭州 钱塘江时代的江南,开始在经济、文化上彻底超越北方,古人曾这样感慨南北局面的翻转:“维南多士,栉比周行,北客凋零,晓星相望。”“公卿将相,大抵多江浙闽蜀之人。”而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更是让江南成为了中国文士心中的乌托邦。 这样一个乌托邦的诞生,与杭州西湖关系密切,它把中国人的景观审美直接拉升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H0Q-1253.jpg) 航拍西湖湖心岛 江南湖泊众多,以至于每个城市都发展出各自的湖泊名片,如南京玄武湖、苏州金鸡湖等,湖与城同生共立成为江南的一大特色。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M348-1353.jpg) 金鸡湖 南宋之后蒙元入侵,杭州城遭到破坏,之后明代迁都北方,杭州的地位大不如前,钱塘江时代结束了。 太湖时代 苏州崛起 但江南的整体崛起却并未停止,四大要素中的“湖”开始发力,江南迎来第四个历史时期。 太湖位于江南腹心、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周围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均与它勾通相连,浩荡的太湖水将江南小桥流水的秀气一扫而空,变得碧水辽阔、烟波浩渺。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G5V-1453.jpg) 太湖美景 太湖是江南的中心,而苏州则位于太湖流域的中心,南来北往的水陆交通都在此汇聚 明清时代的苏州得此地利发展出强盛的工商业,还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从江西、湖南运来的粮食也经过苏州转销浙江、福建。苏州由此崛起。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J039-1553.jpg) 苏州工业园区 太湖时代的苏州是一个由工商业主导的城市文明,乾隆时苏州城东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丝织业,全城纺机不少于一万张,有染坊300到400家,当地工匠甚至开始仿制西方传入的眼镜、万花筒、西洋镜。 传统的农业文明也臻于顶峰,长江、钱塘江、太湖和东海等带来大量泥沙,在太湖流域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湖荡水网平原,加上气候温暖湿润,造就了太湖流域发达的农业,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已成为天下共识。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L152-1653.jpg) 吴中区横泾镇的稻田 富裕之后的江南生活全面走向物质精致化,苏州的士大夫们建造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与扬州的盐商园林相比,苏州园林更受人推崇,几乎成为中国人“诗意栖居”的理想模板。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J246-1753.jpg) 拙政园 物质精致化的同时是文化的精致,尤其是江南女性文化在太湖时代达到鼎盛,出现了柳如是、徐灿、贺双卿、陈端生、沈善宝等数十名女性诗人、词人,并在全国形成一种江南“多才女”的形象。这些女性对江南在全国的“温婉”形象贡献巨大,在全国几乎找不出第二个类似的地方。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JJ4-1853.jpg) 清人所绘柳如是画像 富庶、精致、才女就像三个标签,让太湖时代的江南进入了全盛时期,江南也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 “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 此后清末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终结了江南的太湖时代,苏州城大部被焚毁,史书记载:“所烧房屋皆系昔日繁华之地,山塘、南濠一带尽成焦土。” 海洋时代 上海崛起 与此同时,江河湖海四大要素中的最后一个,接过了苏州的接力棒,它就是东海。江南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东海是江南水系乃至长江水系的最终归宿,而入海口在海洋文明到来时,便是整个水系的龙头。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I512-1953.jpg) 崇明岛长江入海口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江南面朝大海的龙头——上海,成为最早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上海由此崛起。 ![](/uploads/collect/201708/23/16362KA5-2053.jpg) 云海中的上海之巅 之后的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成为近现代中国最具有活力的区域。 从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时代 到以扬州为中心的运河时代 再从以杭州为中心的钱塘江时代 到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时代 最后到以上海为中心的海洋时代 江南度尽劫波 却能在不同时代推动新的城市轮番崛起 带动整个区域再次获得新生 为中华文明输送无数精彩 中国人对江南的偏爱延续千年 也便不足为奇了 文章来源:星球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