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美援朝60周年,很多志愿军老兵选择在7月27日这一天聚会纪念。57年前的明天,是板门店停战协议签订的日子,也是他们打点行囊准备回家的日子。 对于已经95岁高龄的丁国钰老人来说,这一天更为特殊。1953年他作为板门店谈判的中方首席代表,参加了签字仪式。 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对于那场旷日持久的谈判,他还记忆犹新。 谈判“造就”了将军
虽然从事了多年外交工作,但至今仍有人称他为丁国钰将军。丁老说,这是因为抗美援朝是在全国太深入人心了。“我是志愿军的第三任首席谈判代表,和美国人谈判时,《人民日报》天天都是丁国钰将军怎样怎样了。其实,部队那时还没授衔,是为了谈判工作的需要,才说我是将军的。”
丁国钰老人的人生经历可谓传奇,他17岁入党,参加过红军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42军政治部主任,1950年10月随军入朝。参加谈判以前,他已经四过汉江,正在三八线上和美军僵持着打夜战。
美国人认识到把中国人打败不容易,就通过苏联在联合国的代表马力克提出谈判请求。丁国钰认为,当时斯大林怕战事扩大,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急于让中美谈判。而美国人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不在远东,如果牵扯下去,财力没问题,人力上受不了,所以才谈判停战。所谓停战谈判,就是只谈停战,不谈别的,政治问题不谈。
外交部的李克农、乔冠华到前线负责谈判工作。1952年,李克农认为丁国钰适合做外交工作,便让他去谈判代表团主持思想政治工作。1952年到1953年,停战谈判破裂期间,李克农和乔冠华撤回国内,代表团由丁国钰负责。1953年4月26日,丁国钰正式接替边章五任中方第三任首席代表。 “不但将军的名号是临时定的,连谈判穿的衣服都是临时做的。”丁国钰说。 协议签字没有握手
“战场上刚刚还杀红了眼,谈判桌上怎么可能谈笑风生。”丁国钰说,板门店停战谈判名为军事外交谈判,却没有半点外交氛围:进帐篷时双方各走各的门;代表见面时互不理睬,更没有握手、寒暄的礼节;开会时,有话就说,没话就散;中途休息时,各去各的帐篷;连厕所都是各去各的,以免混杂。 美方首席代表还使用“到会即休会”的战术,最短的一次,25秒钟就宣布结束了会议。
有一次,美方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按照老一套先问我方对其提出的坚持“自愿遣返战俘”的方案有何想法。中朝方首席代表、朝鲜人民军南日大将指出:美方的“新方案”换汤不换药,不予接受。于是,美方就宣布“无限期休会”,而且不等我方作出反应即起身朝帐篷外走。我方全体人员处变不惊,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以大笑表示了我们的蔑视,直到对方全部人员撤走后才离开帐篷。
双方都怀着深深的敌意,即使是签订协议的那一刻也没有丝毫缓和。丁国钰说,签订停战协议的那天,南日大将和哈利逊中将就座后,便在准备好的文件上签了字,之后,两人几乎同时起身,然后离座扬长而去,没有寒暄,没有握手,没有讲话,甚至没看对方一眼。
相对于漫长的谈判,仅十分钟的签字仪式似乎过短。中国外交部曾提出一个比较具体的计划,但在请示过程中,周恩来特别指出:“签字仪式中的进门就互相握手和碰杯应以不要为好。”
正如丁老所说,停战只是战斗的终止,并不意味朝鲜半岛和平的到来。这是板门店停战谈判创造的一项历史纪录:持续时间最久的武装休战。时至今日,仍有一条241公里长,4公里宽的非军事区腰斩了朝鲜半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