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陈赓入朝作战往事:上甘岭坑道拖住敌人43天(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上甘岭:坑道拖住敌人43天
     我爸经常强调,坑道战如果不得法,则是坟墓。1952年“五一”,他在志愿军第一线兵团及军的参谋长会议上说,不要太相信坑道工事,不得法则是坟墓。坑道工事不能遍地皆是,完全坑道不符合战术要求。他要求阵地构筑必须符合战术要求,主要发扬火力,火力交叉,互相支援,便利出击,不要为坚固而坚固,次要才是保存自己,作为屯兵掩蔽部。
     在我爸的亲自督促下,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中开始出现的坑道工事雏形,经过各部队的改进发展,到1952年夏季,全线构成了一个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的点式阵地防御体系。坑道里面有吃饭、睡觉、养伤员的地方,有厕所,还有囤积弹药、粮食的地方,简直是另一个小天地,比民兵那个地道战要高级多了。
     这些工事,有的近抵敌军几十米。由于很近,我们通常把敌人布置在前沿阵地上的铁丝网、地雷偷偷移到自己的阵地上来,我们移过来敌人再摆,敌人摆了我们再搬。63军189师就掘取了敌人700多个地雷来加强自己阵地的防御。
     这个对付优势装备敌人的重要战略措施,既保障了发起攻击的突然性,又能在表面野战工事被占领的情况下,守军仍能坚持坑道,配合预备队实施反冲击,大大减少了部队的伤亡。震惊中外的上甘岭战役,雄辩地证明了坑道战术的成功。
     1952年10月14日,美军发动所谓“金化攻势”。敌人共向这里倾卸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最多的一天500多枚,山顶上土石打松一米多深。最后,美军只占领了志愿军两个班的前沿阵地。
     我爸算过账,上甘岭战斗,美军打的炮弹,最多的一天是15万发,值300万美金。他说,美国士兵最怕死,经常用炮来壮胆子,他们神经质地乱七八糟地胡放一气,而我们与他们不同,使用炮火都是集中打击,从来不会吃亏。就是在这样密集的炮火攻击下,咱们用坑道战,消耗敌人很长时间(43天)。
     有时候,敌人用小部队封锁我们的坑道口,可是我们坑道口多,这边出来架上枪一通打,就把他们打跑了。什么扔毒气啊,用炸药炸你啊,什么招儿都使遍了,战士们都有办法对付。很短时间内,美国人就没办法了,打不动了。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把上甘岭守住。
    坑道战来自工兵
    使用经验
     上甘岭打的是坑道战。我爸在这方面有历史教训。解放战争时,在山西打阎老西,他的一个营被打掉了,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工兵作业,指挥员选择地形有点问题。
    当时我爸把团长、政委叫来,我爸还没说话,他们就请求处分了。我爸把全部营以上干部集合起来,到刚打过的战场上去。
     我爸说,“你们看,全连的队形还是摆得好好的,连长死在连长的位置上,指导员死在指导员的位置上,卫生员死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司号员还做着吹号的姿势。有一个头朝后的没有?”
    “没有!”大家沉痛地回答。
    我爸惋惜地说,“这么好的部队,指挥员稍一疏忽,就造成这么大的损失,知罪吗?”
    “知罪!”
    我爸又转头问指挥员、营长说:“你们怕不怕死?”
    “不怕!”营长斩钉截铁地说。
    “那你有没有打滑头仗?”
    “没有!”营长再次铿锵有力地回答。
    我爸没有处分他们,而是让他们吸取教训。
     我爸打仗的时候,特别注重作战效率,也就是说自己人伤亡大的,他宁可不打。所以他打的仗,都是以少胜多。敌人的伤亡比我们大得多时,他才打。
    后来,我爸所属部队,除了背枪背干粮背弹药等之外,一人一个工兵工具,每人腰上都别一把锹或一个镐,一打仗就用炸药。
     到朝鲜战场他用这个经验打坑道战,别人不理解,说这叫自掘坟墓,我爸反驳说敌人火力这么强,不打坑道战就站不住脚,所以令全军展开坑道战。
     我爸两次预言过自己活不过60岁,其中一次就是在朝鲜战场上。我是后来听我爸的部下提及才了解到的。第一次是渡江战役时期,我爸曾对部下说他预感自己活不过60岁;第二次是在朝鲜战场期间,闲谈中忽然又再次提及此事。至于为什么说活不到60岁,就恰好只活到58岁,恐怕只有天晓得了……  我爸对朝鲜战争有自己的认识,他在军事工程学院当院长介绍朝鲜战争时说,朝鲜战争中国打得是有代价的,如果不打,让他搞掉朝鲜,打到鸭绿江,战争就扩大了。美国这次搞朝鲜,是费了很大力量的,还强迫其仆从国家出了兵,连小小的卢森堡也出了一个排,二十几个人。志愿军参战不仅没有扩大朝鲜战争,而且还推迟了世界战争。(本文史料参考《陈赓军事文选》等。据《看历史》杂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