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老子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欧阳修说: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细节似乎是我们常常忽略的一个问题,人们常说“差不多就行”,殊不知对细节的态度在无形中决定着你人生的高度。 伟大来自对细节的注意,禅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安住在当下,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中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成功的奥秘往往隐藏在细节中,一颗小小的螺丝也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作。 生活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多数人的生活都是伴着鸡毛蒜皮的细水流长。但注重细节并不是只顾一地鸡毛,人生要有粗有细,在抓细节的同时也要有所侧重,学会不计较。两只眼睛都盯在琐事、小事上,反而会被细节所累。 一、眼中有小事 周恩来总理在注重细节方面是出了名的,基辛格眼中的周恩来是个既注重细节,又避免繁琐的人。 抗战期间许多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不注重自身的仪表,蓬头垢面、衣着邋遢,后来国民党就根据这一特点辨认共产党。周恩来则要求地下工作者们服装礼仪保持整洁,个人衣着发式要与其职业及社会地位相称。 细节至上,事无巨细,一切皆源于此。只有关照小事,在细节上做到、做好,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有一次在北京饭店举行涉外宴会,周恩来问工作人员:“今晚的饺子是什么馅儿的?”一位工作人员答道:“好像是三鲜馅吧。”周恩来马上严肃地追问:“什么叫好像?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 周恩来在外交中非常注重细节,索马里有语言却没有文字,官方用意大利文,当地的普通百姓却懂索马里语。周恩来访问索马里,在摩加迪沙的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先翻译成英文,再翻译成意大利文,之后翻译成索马里当地的语言。 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是些小事,但大事的基础都是这些小事,把小事做好,才能干成大事。人生就好比建房子,一点小小的误差都会导致建筑坍塌。把细节做好,就相当于把这些人生的误差消灭在摇篮里。 尼克松总统曾这样评价周恩来总理:对于周恩来来说,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注意细节入手的,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围绕这一观点进行的。他既能亲自照料每棵树,也能够看到整片森林。 二、心中有大局 细节要重视,但在重视细节的同时,也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既注重细节又不为细节所累。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细节就像是片片绿叶,叶子固然重要,但倘若缺少了树干,那树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细节又像是散落的珍珠,如果没有一根线把它穿起来,再圆润的珍珠也不可能变成妇人脖颈间的项链。 注重细节并不等于只看细节,人生精力有限,不需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细微之处。假如时时眼盯琐事,被小事所累,那我们的人生就如同背着棉花过河,终会被“细节”所拖累。 李四光曾说:“周恩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胸怀宽阔,不计恩怨,广交朋友,用人唯贤,关心体贴,无微不至。”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注重细节又不斤斤计较。 周恩来在生活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做自我批评。1961年庐山会议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参观了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周恩来在参观中,不谈自己,并要求宣传朱德、贺龙、刘伯承等在起义中的作用。 1959年在参观军事博物馆时,讲解员讲到南昌起义部队失败的原因,周恩来马上给予鼓励,认为讲解员“批评的好,批评的对”。 不论是在遵义会议上还是在“大跃进”之后,面对出现的错误,周恩来都做了自我批评,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燕国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姿势很漂亮,于是千里迢迢来到邯郸,要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而且也忘记了自己原来的走路姿势,只能爬着回去了。 邯郸学步的故事告诉我们:太过在意细节,反而迈不开脚步。过分拘泥于细节,往往落入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俗套。 “细节决定成败”与“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二者间并无矛盾。注重细节是在把握主体的基础上做好细处,不拘小节也并非是指弃细节于不顾。 细节,成败之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注重细节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学习上要重视细节,做到理解透彻,拒绝囫囵吞枣。工作中要把握细节,将小事做细,把工作做精。日常注重细节,一言一行要恰当,待人接物需体贴。许多人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实力上的差距,而是因为在细节的地方做的不够。但过分执着于细节,反而会失去大道。过分注意细节上的完美,可能会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东西。 你对细节的态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对待细节要做到重视却又不拘泥。眼中有小事,心中存大局。
本文系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