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杨瀚说:“大家都反对蒋介石、张学良离开的这种轻率、危险的做法。我祖父当时就说‘蒋介石的人格是不可靠的。” 本文摘自:《北京晚报》2011年5月13日45版,作者:周海滨,原题:《放蒋前夜张、杨大吵了一架》
12月16日下午,当端纳再次从洛阳返回西安时,南京政府已下达了对张、杨的“讨伐令”。国民党20余万军队已进驻潼关至华阴一带,战事一触即发。
12月17日,在何应钦通电就职“讨逆总司令”之时,国民党军对陕西三原、渭南和赤水车站等地的大肆轰炸已进入第二天,数百居民死伤。国民党二十余万军队已进驻潼关至华阴一带,战事一触即发。
同日,周恩来一行在十七路军的保护下乘张学良座机抵达西安。次日下午,周恩来前往“止园”会见杨虎城。“此次谈话确立了中共和张、杨‘三位一体’逼蒋抗日的方针。紧接着,宋子文、宋美龄、端纳、戴笠等人在12月22日飞抵西安,开始与‘三位一体’进行释蒋谈判”。 “在18日下午,杨虎城与周恩来会谈,周恩来的真知灼见和真诚坦荡的作风,让我的祖父非常钦佩,称周恩来为‘周圣人’。”
当宋子文冲破何应钦的阻拦,20日上午到达西安时,曾为周恩来先期到达西安而大惊失色说:“周恩来一来,事情(指放蒋)就难办了。”
12月23日至24日,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同宋子文及后来加入谈判的宋美龄达成了停止内战、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等六项协议。24日晚,蒋介石会见了周恩来,表示以人格保证接受六项协议,并邀请周恩来到南京就国共合作直接同他谈判。
但是,蒋介石只同意以“领袖人格”保证,不肯签字。这样,在放蒋问题上,西安方面就出现分歧。有的人主张继续扣蒋,命蒋在西安发号施令;有的人同意放蒋,但坚持蒋必须签字;还有人则提出让蒋介石在西安对全国作广播讲话。
“25日放蒋介石,24日晚上,张学良和杨虎城因为张学良主张立即放蒋介石回南京而大吵了一架。祖父不同意那么简单的放,觉得放得不明不白,他主张是至少得签个文件,有个书面的保障;张学良认为把蒋介石赶快送走,想得比较简单。我祖父没有向外人透露这次争吵,因为他知道让蒋介石离开,一定会让他们俩人头落地;而张学良吵完架就告诉了宋子文。”杨瀚说:“大家都反对蒋介石、张学良离开的这种轻率、危险的做法。我祖父当时就说‘蒋介石的人格是不可靠的。”
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载,12月24日夜,“闻杨虎城坚决不主张送余回京,与张争几决裂”。在《西安事变反省录》中,张学良也曾述及:在送蒋离陕问题上,与杨虎城发生歧见,言语急躁,几乎同杨决裂。
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在张学良亲自陪同下,乘飞机离开西安,当日抵洛阳。在离开西安前,张学良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了杨虎城指挥。这份用红色铅笔写的手令写道:
“弟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故,切请诸兄听从虎城、孝侯(于学忠)指挥。此致,何、王、缪、董各军、各师长。张学良,廿五日。以杨虎城代理余之职,即日。”
1966年,周恩来曾对杨虎城长子杨拯民说:“有人问我,‘西安事变’时如果把蒋介石杀掉会怎么样?我看也不过是日本人早打进来,革命力量早发展,抗日战争也许早胜利。结果未必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