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蒋介石称自己不是败给共军 而是败给一本书(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解说:但是平静的生活没有持久多久,建国初期,艾思奇肩负的任务非常繁重,除了中央党校工作之外,他还有很多职务,在社会上和学术界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除了中央党校的工资之外,艾思奇不多拿一分钱,力求把每一项工作,每一篇文章都做到最好。但是,他的成就却引来了一个人的不满。这个人就是时任中央党校教务长的陈伯达。
     王丹一:那个时候有一个食堂,那些领导人负责的主要教员都到那儿吃饭,他(陈伯达)莫名其妙,他走到艾思奇前面,他那个时候是教务长,还没到中南海,他说艾教员,就是说教员,他伸个小拇指,教员是九品官,意思就比芝麻官还要小,你别翘尾巴。
     因为那个时候外头呢,好像好多重要场合,比如说给胡志明讲课,兄弟党,一个学员还到钓鱼台去给胡志明讲课,1950年,广播电台、北大什么的,他就生怕在外头翘尾巴,回来不服管。
     解说:除了言语上的攻击,陈伯达开始找艾思奇学术上的麻烦,他先是肯定了《大众哲学》的作用,然后话锋一转,指责这本书里漏洞百出。
     王丹一:就散布艾思奇靠一本书吃饭,就他那个《大众哲学》,其实《大众哲学》随便翻开哪一页都有错误。这个二元论、庸俗化,挂一个牌子吧,《大众哲学》大众化,就讽刺挖苦他,就说他靠一本书吃饭。
     韩树英:他就组织的一些人,找《大众哲学》的毛病,他的学生,都是他的学生。马列学院第一期的学生,那当然都是一个调子,说《大众哲学》这个毛病、那个毛病。这个事情呢,后来艾思奇就表了态了,说是不再出版了吧。
     解说:后来陈伯达又罗列了一些艾思奇的问题,上报到了中央,这场风波以艾思奇承诺《大众哲学》永不再版而收场,但事实上,直到今天,《大众哲学》仍然在出版并广为流传。
     解说:1958年1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开始反右派。艾思奇带着韩树英、吴秉元等四个人,被下放到河南省登封县。艾思奇挂职地委副书记,这一年,大跃进之风已经越演越烈。
     韩树英:召开了全国的小麦工作会议,最后定出来一个指标,什么指标呢?河南的温县跟偃师这两个县小麦要保三千斤争五千斤,我的天爷,小麦每亩地要保三千斤,争五千斤,那么全国呢?其他的各个县呢?是要保一千斤争三千呐,要平均都得一千斤呐到现在也做不到。
     解说:当时登封县分管农业的部长,写了一篇社论准备发表到当地的报纸上,稿子发表前送到了艾思奇这里,一向沉默寡言的艾思奇发火了。
     韩树英:他说,咱们登封是先进县,咱们不能停在一千斤,咱们争全县要两千斤保两千。就写了社论在登封的报纸上要登,送到艾思奇那儿最后他要审稿子的,一看他火了,他火了,他骂了一句,骂什么我不说了。完了以后那红笔一拉就把这个拉掉了。
     解说:后来艾思奇听取了韩树英的意见,作为“犯了错误”而下放锻炼的挂职干部,不便强硬插手县里事务。最后艾思奇要求将文章中的“指标每亩两千斤”去掉,通过这件事他对眼下的浮夸风赶到更加忧心。
     吴秉元:他给省里写过一封信,给吴芝圃写了一封信,意思呢就是光是提高指标,不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光靠这个不行,就是不能光是靠高指标不行,就是还是要实事求是,写过这么一封信。
     韩树英:吴芝圃最后啊,我们十六个人临走的时候请了一个客,说了这么两句话,河南这几年的工作当然也有成绩,当然也有毛病,现实主义少了一点,浪漫主义多了一点。他这么抽象的来算有点儿讲到自己的不足了,缺点了,这个事也是由艾思奇的这个信引起来的吧,大概,他也是对他的表态吧,这也算是浪漫主义吧,那个指标高。
     解说:1959年7月,艾思奇结束下放回到北京,在哲学教研室内部总结会上,他做了一段讲话。第一句是,看起来我们的唯物主义还不够彻底。
     王丹一:我们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我们不改正群众要打扁担呐,他个人的力量多么有限,那全党全中央都意气风发了,大跃进他提一点反面的意见,那我觉得就已经很不容易了,那就是出于理论家的良心啊。但是那个声音是非常微弱的,因为他是内定的中右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