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揭秘:粟裕得罪彭德怀被整难以平反之谜(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这年9月15日夜,毛泽东出席中南海颐年堂举行的军委扩大会议时,许多高级将领纷纷揭发、批判彭德怀曾多方面排挤和打击原总参谋长粟裕。
     据邸延生《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一书记载:“有人揭发:以前粟裕总参谋长凡在上报的文件上面写有‘彭副主席并转呈中央、主席’的字样时,彭德怀经常扣压文件,还当着粟裕的面大发脾气说‘我不是你的通信员’而拒不向中央转呈;还有人揭发彭德怀和黄克诚曾在1958年5月26日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恶意攻击、诬陷原总参谋长粟裕,给粟裕扣帽子‘一贯反领导’、‘向国防部要权’、‘告洋状’……”
    众人发言后,毛泽东明确表态说:“去年5月的军委扩大会议,是彭德怀提出来要搞的;批判粟裕,彭德怀不能说没有责任。”
    他还用手指一指在座的罗瑞卿:“你去对粟裕讲,告诉他,就说是我讲的,下一次中央军委开会请他参加!”
    罗瑞卿当即欠了一下身子,点头表示:“是!”
    几个月后的1960年1月,粟裕果然应邀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还特地转过脸来,似乎有些内疚地当面对粟裕说:“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彭德怀他们那个千人大会上搞的。”①毛泽东显然想做些解释与安慰。这柄杀手锏虽然暂时不用,但也不能“生锈”,“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博古当年说他只知道《孙子兵法》,但这正是博古们短视的地方,能领会《孙子兵法》的博大精深,“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也就游刃有余了。
    粟裕当然明白不是毛泽东搞的,他的夫人楚青就说:“粟裕的冤案不是毛泽东搞的,也不是林彪搞的。”
     后来在粟裕1979年开始给中共中央写的平反申诉报告长期石沉大海时,楚青甚至有些激动地说:“我巴不得是毛泽东整粟裕!你想想毛泽东要整的人,1976年后,大刮平反风暴,哪一个还没有平反?地富反坏右都一风吹全平了反!”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是毛泽东主动搞的“案子”,粟裕也就不是撤换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文革”期间还能相对平安无事那么简单了。后来他平反的历程也就会顺利得多。
     所以,粟裕听了毛泽东的解释后,有些兴奋,但也有些迷茫。兴奋的是主席到底还惦记着他,迷茫的是却不公开给自己摘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里通外国”、“军内的坏人”的帽子。
    他不知道,没有了战争,他头上“高帽”的摘除,已是第三代的事情了。
    除了打仗,别的方面,粟裕大概永远只能是毛泽东的“学生”。
    在毛泽东的心里,二十二年的征战生涯,经历的大仗不可谓不多,却只有淮海决战可以同二战时期的国外大战役可以一比。
    因此,当二战名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1961年到中国拜访他时,他便提到了淮海战役,也说起了粟裕。
     1997年5月,电影《佩剑将军》的编剧石征先,曾为创作另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张思德》,专程采访原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毛泽东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师哲。
    张思德是毛泽东延安时期的警卫战士,与他同在毛泽东身边的师哲当然有所了解。石征先得到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十分满意。
    宾主对坐,谈兴正浓时,师哲忽然说到了粟裕,说毛泽东常常谈起他身边工作过的两个警卫员,一个是张思德,一个是粟裕。
     石征先早在1978年7月就拜访过粟裕,并在1983年与人合着过《淮海战役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对粟裕的历史很感兴趣。因此师哲一说,他就有意外的惊喜了。
    师哲缓缓地回顾说:“粟裕在井冈山时期当过毛主席的警卫连长,此人很聪明、机智,很勇敢,很会带兵,很会打仗。”
    粟裕的确曾带自己的连队保卫过毛泽东,称得上是“警卫连长”,石征先自然也知道这一点。
     师哲接着说:“1961年9月,毛主席接见蒙哥马利元帅。蒙哥马利称赞毛主席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特别是淮海战役不可思议。毛主席很谦虚,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
    石征先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料,忙将师哲的话单独做了记录,并请他签了名,以表慎重。
    师哲爽快而郑重地答应了。
    正提笔写字的时候,他的女儿师海霞恰巧走了进来,问父亲在干什么。
    听说原委后,她笑着说:“那我也可以签名,也可以作证(证明这一次采访行动)。”
    这当然求之不得,石征先忙又写了一张,请他女儿也签了名。
    一年后,师哲溘然长逝。
     蒙哥马利访华时,他并不在毛泽东身边,当然没能亲耳听到毛泽东这番惊世骇俗的话。但这并不能说明活到九十三岁高龄的他,没有几个当时仍然还在毛泽东身边的至交好友。
     因为事先是带着张思德的主题采访,粟裕的话题是偶然谈起的,多年以后,石征先老人还十分后悔,说忘了请教师哲,这一信息从何处得来的。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师哲作为原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是名气不小、地位不低的历史人物,没有可靠的来源,他不会为采访笔记慎重地签字负责,更犯不着为素无往来、早已辞世的粟裕杜撰一段并无“实惠”的故事。
     十一年后,石征先老人也乘风归去。这个谈话的原始记录才终于被资深研究人员发现、证实,原来它静静地躺在中央档案馆的外交类文件里。
     其实,尽管毛泽东的话里有个“最”字,容易得罪一大批人,因而如同刘伯承说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①,公开发表时遭到修正一样,不容易传出来,但他有这个说法也不奇怪。他谈淮海战役与粟裕也不止一两回了,可谓有着很深的“淮海粟裕情节”。
     周恩来的贴身卫士韩福裕回忆说,建国之初,他随周恩来到中南海服务处理发时,碰巧毛泽东也来了。得知他是周恩来的卫士后,毛泽东笑容可掬,很随和地问他的名字。
    韩福裕告诉他,叫“韩福裕”。生怕毛泽东听不懂自己浓重的方言,他补充说:“是韩信的韩,幸福的福,粟裕的裕。”
     毛泽东一听,笑着说:“你这个名字好呀,包含了中国两个大军事家韩信和粟裕,你还比他们都幸福。”①在场的人包括周恩来都笑了。
    对韩福裕而言,毛泽东的话自然是幽默的戏言,然而正是这不经意的话语,却也真实地折射了粟裕在毛泽东心里的分量。
     1953年2月,毛泽东由陈毅陪同,坐火车从南京、徐州、济南回北京。这一线都是粟裕统率华东野战军打过仗的战场,一路上毛泽东就多次提到粟裕能打仗,会带兵。
    列车经过徐州时,毛泽东凝望窗外这个当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再次深有感触地说,粟裕立了第一功。
    到粟裕曾经“中秋夺城”的济南后,毛泽东又说他是“人才、将才、帅才”。
    陈毅笑着接过话头,说粟裕是樊哙。
     毛泽东似乎有些不满意,说:“粟裕,一不是樊哙,二不是韩信,三我毛泽东也不是刘邦;粟裕就是粟裕,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将,是人民的好儿子么!”
    陈毅连忙说:“主席讲得对!算我失口……”
     这些话,在场的“大警卫”公安部长罗瑞卿听到了,“小警卫”李银桥也听到了。然而,囿于某种缘故,粟裕这个“当事人”,从来不知道最高统帅曾这样说过自己的“闲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