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汉武帝全面武力扩张的时代(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此时郎中令李广请求从军,汉武帝认为他老了,不允许,过了很久,才勉强答应,于是任命他为前将军,与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平阳侯曹瓤所部均隶属于大将军卫青。赵信为单于谋划:“汉兵度过大沙漠,人马疲乏,我们就坐等收容俘虏了。”匈奴将辎重囤放在北边后方,集结精兵在漠北以逸待劳等待汉军。人算不如天算,卫青率军出塞千余里,穿越大漠,正好遇见单于的主力,汉武帝刻意的安排落空。卫青见匈奴列阵以待,于是命令用武刚车(一种战车)环绕为营,派出五千骑兵攻击与匈奴的一万骑兵作战。此时太阳落山,刮起了大风,沙砾击面,两军都互相看不见对方,汉军从左、右两翼包围单于。单于见汉军人马众多、兵强马壮,于是傍晚他乘着骡车与数百精骑突围向西北逃跑。汉匈两军在昏暗中继续混战,双方杀伤相当。当汉军知道单于已经逃跑,随即派遣轻骑在夜里追击,卫青率大军跟随其后。天亮后,已经追击了200余里,仍然不见单于踪影。汉军一路追杀抵达了赵信城(今蒙古国杭爱山南麓),获得匈奴在此囤积的粮食,大军逗留一天撤军,并将剩余的粮食全部焚毁。卫青所部一共俘获、斩首达19万人。卫青回到大漠以南后,才遇到了迷路的前将军李广、右将军赵食其。为了向皇帝汇报情况,卫青命令长史(掌管有关官署日常事务的官员)按法律所列的罪状逐条审问李广,李广以自己“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而自杀,赵食其则下狱论死赎为庶人。
     并非汉武帝、卫青有意想迫害李广,相反,汉武帝对李广还是非常信任、赏识和宽大的,他刚即位就提拔李广任未央宫的卫尉,保卫皇宫,不可谓不信任;李广曾因兵败判处死罪,赎为庶人,曾饮酒后夜行到霸陵亭(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霸陵尉喝醉了,呵斥李广。李广在马上说:“我是前李将军。”霸陵尉回道:“现任将军都不能夜行,不要说前将军了!”命令李广睡在亭下,等天明再走。不久匈奴入侵,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要求霸陵尉一起去参军,而到军前就斩杀了他,然后再上书谢罪。汉武帝宽恕了李广,给他回复:“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应该用自己的名声震慑四夷,用自己的威风来恐吓邻国。我希望将军为国除去祸害,并放弃残暴屠杀的行为。我难道希望看到你现在这样免冠光脚,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向我请罪吗?”《汉书》卷65《李广苏建传》。
     残杀霸陵尉的行为说明李广为人心胸狭隘,报复心极强,将私人恩怨置于国家大事之上;在匈奴入侵,自己承担抵抗重任之际,竟然还残暴、极端自私地利用抵抗侵略的机会滥杀无辜。汉武帝对此的回答可以说是有情、有理、有节,并显示了自己宽容大度,他指出李广身为一位肩负重任的将军,使命是抵御外侮,而不是借机因个人恩怨而残杀无辜。即使如此,汉武帝以后仍然任命李广位列公卿的郎中令,地位仅在三公之下,全面负责皇宫及他本人的安全保卫,这充分表明他对李广是绝对信任并且非常器重的;不仅如此,李广的三个儿子李当户、李椒、李敢均担任过汉武帝的侍卫,李椒被提拔为代郡太守,李敢更是担任郎中令。李广的长子李当户性格也类似于他的父亲,非常刚直、忠勇。备受汉武帝宠爱的佞幸韩嫣与汉武帝调笑,侍立在旁的李当户一厢情愿地认为韩嫣过分放肆,竟然当场将他打得抱头鼠窜,结果李当户非但没有遭处罚,反而因此深得汉武帝赏识,可惜因他早死而未来得及被重用。后来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也担任了汉武帝的侍卫,可以说李广一家祖孙三代都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信任。
     汉武帝为人慷慨大方,甚至大方得有点过分,赏赐有功将士从不吝惜,卫青收复河南地,他一次就封卫青部下十人为侯,如果李广有功,他又怎么会不封呢?李广曾宣称名声远不及自己的堂弟李蔡也能以军功封侯,另外诸部校尉以下,他们的地位不高,才能均不及中人,当然更不及自己,却也有数十人能以军功封侯。这些事实虽然让李广很不服气,但这恰好证明汉武帝的封侯只凭军功,而不以名声、地位。在卫青出兵前,因为李广的年龄太大,并且他在与匈奴作战中的运气太差,战绩不佳,汉武帝担心因为他的不胜任会影响此次决战,于是暗中命令卫青不让李广当前锋对付匈奴单于的主力;另外,卫青也想让自己的老部下,新失去侯位的公孙敖面对匈奴主力立功,所以也想将李广调离,但主要还是服从汉武帝的命令,从而导致了李广迷路不能按期到达的悲剧。
     司马迁对李广抱着深切的同情心,《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因此李广的形象深入人心,大家似乎都认为李广没有受到汉武帝重用,普遍认为“李广功高,封侯无份”,甚至最后因被卫青排挤、迫害而死,但历史的事实并非如此。前面讲过,汉高帝规定“非有功不得侯”,这一规定在当时还是得到较为严格的遵守。李广与匈奴的几次主要作战,不仅没有立功,甚至还打了败仗,最后也因迷路自杀,否则按照汉朝的法律,则又是死罪。因受李广的孙子李陵的牵连,司马迁遭受了残酷的刑罚,因此与命运坎坷的李广产生了共鸣,同病相怜;汉朝人也普遍喜欢刚烈、质朴、耿直、忠勇的品质,因此世代均为将门出身的李广及其一家的遭遇博得了很多同情,他的事迹比如被俘后奇迹般的逃脱,射箭入石,对部下关怀备至等故事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传奇,他也因此享有了很高的声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