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号,令第18集团军,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其实也是国民革命军成员之一的八路军,“应原地驻防待命,不许向敌人收缴枪械”。 在此情况下,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10日到11日,也发布了七道进军命令,令个解放区任何抗日武装均依据《波茨坦公告》规定,向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之日伪军及其指挥机关送出通牒,令其限期投降;如有日伪军拒绝投降缴械的,应立即予以坚决消灭。也就是说,针对蒋介石的荒谬决策,我坚决抗日的八路军部队,对于拒绝投降的日伪部队,必须也只能以“武装受降”的方式进行。 朱总司令的命令下达以后,正在山东党校学习的许世友参加了罗荣桓在11日主持召开的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并在会议结束后,带领在党校学习的胶东干部迅速返回胶东,贯彻执行中央的命令,向敌伪展开最后的大反攻,也就是实现在武装力量主导下的“武装接收”。 按照上级的命令,胶东军区部队迅速实现了大扩编。由于各个海区的武装力量基础相当厚实,所以,军区部队就由原来的三个主力团迅速组建成为了两个师——第五、第六师,而且还成立了一个警备旅。 第五师师长为吴克华,政委为彭嘉庆(兼,本任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参谋长肖镜海,政治部主任刘浩天。下属三个团,分别为十三、十四、十五团。十三团,由原十三团组成,团长夏侯苏民,政委车学藻。第十四团,由原胶东第十六团组成,团长杜永海,政委王伟之。十五团由地方武装的东海独立第一团改编组成。 第六师师长聂凤智,政委李丙令,副师长兼参谋长为蔡正国,政治部主任李冠元。下辖十六、十七、十八三个团。十六团就是原胶东十四团,十七团由地方武装的西海独立团改编而成,十八团同样是由地方武装的中海独立团改编。 另外组建的警备五旅,由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贾若瑜兼任旅长,安全由胶东地方武装组建而成。到11月份的时候,胶东军区又以地方武装为主,组成了一个警备4旅。 按照罗荣桓的指示,胶东军区所组成的三支部队,作为山东军区的第三路前线部队,由前线总指挥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率领,迅速投入作战。 根据胶东战场的实际情况与部队状况,从8月16日开始,许世友把胶东战场部队分为东、西、南、北四条战线,同时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猛烈而致命的攻击,展开“武装受降”。 胶东地区的全面大反攻,在许世友的领导下,就此展开。 这次的大反攻,是在胶东地区早就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从战略上讲,各个据点的敌人基本隔离、与外界联系几乎完全中断,困守孤城;而在战术上,无论是对敌伪的政治工作,还是我军的武器配备,都已经万事俱备了。所以,当总指挥许世友一声令下后,我军在各条战线的全面进攻,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胶东我军确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