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鸦片战争110年后的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却具有非凡的勇气,推翻三座大山后的中国人民也都“天不怕、地不怕”,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和气概。我们暂且不论产生这种勇气是由全新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所激发,还是受其他朴素的或者非理性的热情使然。客观地说,单就中国人此时的勇气来讲,远远超出了西方列强。具有“超强”勇气的人能够发挥出“超强”的力量,乾坤便被抗美援朝战争前线的志愿军指战员们扭转,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节节败退,在第二次战役中美国军队甚至创下了一周内败退250公里的纪录,这令整个西方世界愕然,第一任联合国军司令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也因此“下课”。继任者美国将军李奇微在高倍望远镜中看到志愿军战士在拦阻射击的炮火中像浪涛一样冲锋时,只是意识到遇上了“不同寻常的敌手”,但当接到报告说,一支人数不多的志愿军部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乘着夜色从容走上一座火网密布的大桥,接近河对岸的美军营地,还向桥上哨兵打招呼使美军误认为是其盟军南朝鲜部队并获准通过,结果美军营部遭到劈头盖脸一顿猛打,美军官兵抱头鼠窜,“my
God!”声喊成一片。这时李奇微惊呆了,他真正意识到美国赢得朝鲜战争是不可能的了。作为职业军人他非常清楚,在现实中演出这种好莱坞大片中才有的故事,不但需要自信和智慧,而且需要对敌手的极度蔑视,更要有无比的勇气,此等“作为”是战争艺术的最高峰。而类似战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屡见不鲜,主动寻歼敌人是志愿军指战员的一贯作为,使美军惶惶不可终日,以致美国舆论都曾在一片悲观的气氛中嘲笑道:“麦克阿瑟被朝鲜山坡上枯萎的狗尾草吓得发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