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康熙、乾隆真的都死于雾霾?(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当然,皇帝也是人,也得呼吸,不能说到了园子里才呼吸回到紫禁城就不呼吸了。在有雾霾但是皇帝本人又不在园子里的日子中,皇帝必不可少会吸到霾,但是此“霾”是否等同于今天我们吸的雾霾呢?
    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关于霾最早的解释,在许慎的《说文解字》是这样说的:“从雨,狸声。”也就是说,霾最初的含义是跟“雨”有关的。作为一种天气现象,“霾”在《尔雅·释天》中被描述为“风而雨土为霾。”此时的霾跟空气污染的关系不大,有时“霾”甚至可以作为“埋”的通假字来使用,引申为埋没。作为一种极端天气,《晋书·天文志中》中对“霾”进行了比较具体、详尽的描写:“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可见,我们现在理解上的沙尘暴在古代也是“霾”的一种解释。此后的一些正史记录中基本上都有关于“霾”这种特殊天气的详细记载。
    在大多数的历史记载中,“霾”多指空气中悬浮大量的尘沙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新唐书·五行志二》中记载唐天复三年二月“雨土,天地昏霾”;《宋史·五行志五》记载宋淳熙五年“四月丁丑,尘霾昼晦,日无光,雨土”;《明武宗实录》卷22记载明正德二年“癸酉申刻,大风起,黄尘四塞,随雨土霾。”这些记载无不证明,“霾”在古代记载中与尘土风雨关系密切。
    除了尘土还有水汽雾形成的“霾”,这种跟今日我们所见到的雾霾就有几分相似了。古代很多诗人对雾霾都有详细的描述,如唐代王镕在《哭赵州和尚二首》中说到“碧落雾霾松岭月”;明代蒋山卿在《送林以乘赴任江西佥宪》讲到“氛雾昏霾久”。但是这种天气现象,可以理解为在降雨过程中弥漫的水汽雾与霾的混合体。由于古代的认知限制,区别雾和霾很难实现,因此有时容易将“霾”与“雾”弄混。
    虽然尘土对人体并无益处,但是相对于今天雾霾的成分来说,危害显然小了许多。今天的雾霾有因为工业化的发展产生的工业废气成分,或者其他复杂的原因,与古代的雾霾差别肯定是巨大的。
    很多人觉得,古代人的医疗技术不发达,很有可能康熙、乾隆的抵抗力低下所以健康情况容易被空气污染影响。这种想法放在普通百姓身上还勉强能接受,放在以天下养的皇帝身上,是不是太可笑了?
    对于康熙的死因众说纷纭,在《清圣祖实录》中只是短短记载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上不豫。自南苑回驻畅春园”仅仅几天后便“上崩于寝宫”。《永宪录》中,也记载了康熙在十一月初七从南苑回到畅春园,次日有病。他还传旨说:“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从抱恙到驾崩仅仅六天的时间,加上康熙之前仅说了自己是“偶感风寒”,于是后人便将“康熙之死”按在了四爷雍正的身上,认为是他毒死了康熙。当然笔者看来这种可能性不是说没有但并不绝对,虽然康熙帝得的风寒只是小病,但是当时他刚刚从南苑打猎回来,晚年众皇子争夺皇位搞得老皇帝心情郁闷,岁数也大了,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并非没有。然而这从另一方面证实,即便是已经年近七十,康熙皇帝仍然会去南苑狩猎,并且从始至终没有提到那几天的天气如何。
    如果觉得康熙一个人的例子不够,不如我们再来看看乾隆是如何养生的。众所周知,乾隆可谓是长寿皇帝,80多岁的高龄就是放在今天也算是高寿啊,网络上和朋友圈到处都充斥着乾隆的养生秘诀。对于乾隆之死,太医院的脉案上记载并不详细,只有短短一句话:“涂景云、沙惟一、钱景请得太上皇圣脉散大,原系年老气虚,屡进参莲饮无效。”简单说就是老死的。但是对于平常乾隆的进补,我们查阅脉案却可以作为佐证: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十九日起,至八月十四日,合上用八珍糕四次,用过二等人参八钱。
    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起,至五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合上用八珍糕九次,用过四等。
    乾隆五十三年二月初八日起,至十月十八日,合上用温中理气丸四料,用过四等人参四两。
    乾隆平常进补的这些东西无不是养脾胃、防邪气的好药。加上乾隆注重保养,喜好人参,所以说,乾隆的体质不知道要比现如今的所谓“养生专家”好到哪里去。
    综上所述,古代没有工业污染的雾霾,是否能杀死经常锻炼身体、进补滋养,甚至建造园林来改善环境的皇帝,实在是值得商榷啊!如果雾霾真是康熙、乾隆的死因,那么没有补品、没有园林的老百姓还活不活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