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期的后周末年,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据宋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记载,建隆元年(960),当时奉命出征的赵匡胤率领部队走到陈桥驿,他手下的一些将领带领全副武装的士兵拥到他的住处,请求他废周自代。诸将们将他搀扶到外,还有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到他的身上,于是大家跪拜在庭下高呼“万岁”。 难道把“黄袍”加在身上就能代表皇帝吗?皇袍一定是黄色的吗? 我国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早在周朝时期,据专门记载此时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诸侯国纷争,国君的袍服也无法统一,当时的五霸也没有统一的袍服颜色。《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这说明紫服并不是君王的专利。由于君主的喜好导致了紫衣非常昂贵,相当于普通衣服的5倍,齐桓公担心百姓承受不起,在丞相管仲的建议下,他又带头不穿紫衣。从此,境内再没人穿紫衣了。 从战国到秦汉魏晋之际盛行“五行”(水、火、木、金、土)终始之说。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按水、火、木、金、土(五行)与黑、白、青、赤、黄(五色)分别相配的“五德”说,穿黑色袍服。因为秦王朝实行的是水德制度,所以衣服、旌旗等以黑色为贵。晋代实行金德制度,以赤色为贵,故晋代皇帝着红袍。南北朝时,“五德”之说不被重视,黄色才渐渐与高贵的皇权靠近,但并未形成制度。 至于黄色为何成为皇权的象征,也源于我国古代农业民族的敬土思想。《礼记·月令》中记载,按阴阳说,黄色在五行中为土,这种土是居宇宙中央的“中央土”,故在五行当中,“土为尊”。《诗·绿衣》的注释上也说:“黄,中央之正色也。”此后,这种思想又与儒家大一统思想糅合在一起,认为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王朝就是这样一个处于“中央土”的帝国,而有别于周边的“四夷”,这样的“黄色”通过土就与“正统”、“尊崇”联系起来,为君主的统治提供了“合理性”的论证。再加上《易经》中记载,古代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说法,而君主又以龙为象征,黄色与君主就发生了更为直接的联系。这样黄色就象征着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 到了隋朝,文帝、炀帝着黄袍,但未明令禁止他人穿黄色衣服。《隋书》卷十二《礼仪志》记载,炀帝在大业六年(610)下诏:“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黑,士卒以黄。” 一直到了初唐唐高祖李渊时期,朝廷才禁止百姓穿黄色衣服,黄袍遂成为御用之服。《新唐书》卷二十四《车服志》说:“至唐高祖,以赭黄袍、中带为常服,接着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并规定了其他官员的服色:三品以上为紫,四品五品为朱,六品七品为绿,八品九品为青。可见初唐时黄色始成为皇权的象征。“皇袍”也就变成“黄袍”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