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古币的新闻相信大家并不少见,但是把古币当废品卖掉的新闻估计大伙儿也是头一回听吧?今天村民挖到铜钱窖坑将古币当废品卖的一则新闻倍受广大朋友的关注。据报道,中外铜钱达数百公斤,年款几乎从汉代延续到清末,从余庆县城开车去坦泉,约要半个多小时。没公路时,村民需翻过一座大山,踏着几百年前的古道走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县城。 这条古道贯通坦泉的3个自然寨,通往石阡等地,路旁生长着十几棵百年老树,在花坪寨里,还有3棵巨大的红豆杉。余庆县文联主席袁星忠推测,古道可能形成于明末,或者更早,是一条很重要的进出道路。 村民的一个意外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个推测:多年前,村里一户人家在古道旁的地里种庄稼时,挖到了一个装满铜钱的窖坑。坑里的铜钱因搁在一起的时间太长,很多已凝结在一起,很难掰开。 这个村民事后将数百公斤的铜钱,卖给了外地来收破烂的人。过了很长时间,余庆县文物管理所才得到消息,不过,当工作人员赶去时,只收集到约30公斤。据悉,这些古钱币的一部分,在余庆县展览馆陈列,共装了9个展柜。 县文管所所长周登琳说,古钱币上的年款几乎从汉代延续到清末。还有上百枚始铸于1625年的日本宽永通宝,以及一批安南(今越南)多个时期的钱币。 偏僻村庄,为何有如此多的中外古钱币?它们的主人又是谁?诸多的疑问,至今困扰着人们。 一些人认为,古钱币可能是王氏的某位祖先埋下的;也有人认为,古币可能属于某位收藏家。但袁星忠和周登琳认为,古钱币的主人,或许是清末甚至民国初期的某位富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埋下,后来因故没挖走。 “这条古道,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还是交通要道。”周说,新中国成立前那段混乱的日子,古道上完全可能发生各种突发情况,比如战争、土匪拦路等等。大量中外古钱币的出现,说明地处深山的坦泉通过蜿蜒曲折的古道,早在明代就已“与世界握手”。 拓展内容:顺义出土数万古币系汉代五铢钱学术价值待确认 近日,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前岭上村出土了28000枚古钱币,重达70公斤。据介绍,这是顺义区首次发现如此大量的古钱币。钱币种类主要为汉代五铢钱,距今约2100年。 据顺义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上午表示,此次发现的古币是村民在种树时发现的,目前没有相关出土的文字记录这批古币的来历,而专家根据钱币种类分析,应该为东汉时期所留。 至于为何在此出土如此大量的钱币,专家认为有可能是因为战乱或其他原因,被人临时埋藏在此地。由于现场并无出土文字记载,因此这些钱币的真正来历也是扑朔迷离。 五铢钱跨度大,使用时间长,目前存量不少,但是一次性出土如此大量的古钱币比较少见,因为暂时没有发掘出其他文字文物,其学术价值还需要进一步考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