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事件一直深受广大朋友的关注,特别是历史的喜爱者。近期,荆州博物馆考古勘探队透露,荆州区楚源大道荆州中学新址工地上,发现400余座古墓。让人意外的是,古墓内居然有众多质地精美的铜镜!这可是值老鼻子钱了!下面就由本文带领大家去挖挖宝吧! ![]() 在某施工工地看到,一边是桩机在打桩,一边是考古工作人员在挖土发掘,地面用白线画出很多记号,一些墓室业已挖出。 考古现场负责人田勇介绍,实际勘探面积约5万平方米,有古墓400余座,从战国到宋代都有,年代跨度长,序列基本完整,文化发展和演变脉络清晰,可以说是一部埋藏在地下的历史书。 考古区域西侧发现目前最大一座古墓,墓室长7米,宽6米,还有一条6米长墓道,是战国时期古墓。该区域内80%以上都是战国、两汉时期古墓。东侧发现一座砖室墓,呈拱形结构,3米多长,2米宽,为宋代墓,用“楔形砖”一块一块搭建起来的拱形结构千年不倒。 因盗墓严重,墓地出土文物不多,以陶罐类生活器具为主,共160余件。较有价值的是东汉墓中出土的一面铜镜,直径19.4厘米,保存较好,纹饰优美,质地优良,光泽照人。 田勇称,这些墓地为研究郢城历史变迁与考古学文化发展之间关系提供了极好例证。 ![]() 拓展内容:东汉铜镜有什么特点? 东汉时期,铜镜工艺表现出一种不断革新和提高的势头。显然受当时画像石、砖的影响,装饰图案上的人物和动物已普遍流行。在技法上,多采用减地平即和高浮雕来表现物像,其效果依稀剪影一般。 神兽纹和画像纹的出现,更届前所未有。这些画像不事细节与修饰,以粗线条和大轮廓以及高度的形体夸张,表现出古拙奔放的艺术风格。这时铜镜铭文的演变规律,接近书写文字,字体多为小篆间杂汉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