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市中方县战国-汉代墓地位于中方县县城西南,东临舞水河,西临包茂高速。自2013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此区域展开系统的文物调查与发掘,今年已进入对该墓地发掘的第5个工作年度。今年的发掘区主要位于岩头园村的牛玉组、罗家冲组和大塘背组交界区域。根据现场地理地貌和村落分布,我们将发掘区划分为3个子发掘区,分别编号为Ⅰ、Ⅱ、Ⅲ发掘区。(见图一)自2017年4月1日正式入场,至2017年5月中旬,我们已完成对Ⅰ、Ⅱ发掘区的考古发掘工作。 第Ⅰ、Ⅱ发掘区共发现墓葬17座,其中第Ⅰ发掘14座、第Ⅱ发掘区3座,皆为土坑墓,墓葬编号为M163-M179。根据墓坑形态可分为墓道墓、宽坑竖穴墓和窄坑竖穴墓。从整体上看,这17座墓年代上皆为战国墓,楚文化浓郁,随葬陶器有鼎、敦、豆、壶、罐、盆等,青铜器为剑、矛和戈。(见图四-图五) 在上述墓葬中,M167发现一件巴文化青铜剑。M167位于第Ⅰ发掘区,墓口长2.7m、宽1.1m,墓底长2.7m,宽1.1m,墓深0.7m,未见二层台。此墓被晚近人类活动扰动明显。随葬品为1豆、1青铜剑。此青铜剑为扁颈剑,剑颈微残,颈部有三孔,分析可能与装柄使用有关。剑格可活动,格上施涡纹装饰。此剑与楚文化青铜剑风格明显不同,应为巴人文化产物。该剑出土于中方战国-汉代墓地,是当时武陵山区各民族文化交流密切的反映,为进一步探索舞水流域古代民族与文化提供了考古证据与线索。(见图六-图八) 拓展阅读:青铜剑的相关资料 青铜剑的发展史: 我国青铜剑的创造及其发展历史,约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代即已出现,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是高峰阶段,嗣后,一直延续到秦汉。 到铁剑出现时,青铜剑就逐渐销声匿迹了。通过田野考古发掘,全国各地出土包括青铜剑在内的青铜兵器,可说是层出不穷,异彩纷呈,特别是前些年,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的发现,更是震惊中外,成为稀世之宝。 青铜剑的剑体结构: 青铜剑是我国古代战争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兵器。它一般是铜、锡合金冶炼制作而成的。 回顾中原铜剑的发展历程,剑身一直在不断地加长。当其初起之时,剑长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战国之际,长度普遍达到50~60厘米左右;战国晚期,一些剑超出了70厘米,最长达75、76厘米,秦代,关中秦剑的长度更上新台阶,超过了80厘米,最长者将近95厘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