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口镇牛宅小学附近一村民在旧房改建挖地基时,发现两座古墓。市文体局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挖掘后,初步认定年代为宋代。 当天,当考古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两座古墓不同程度遭受大型工程机械破坏,墓室已被打开。经测量,两座古墓面朝东北向,为券顶单室砖墓,通长约6米、宽约2米,其中墓室长3.5米、高1.8米、宽1.2米,甬道长1.5米、宽1米、高1米。墓砖做工精美,主要有钱纹、鱼纹、菊花纹等3种图案。经细致清理,两处古墓未发现陪葬品。因古墓受损较严重,已不具备整体迁移条件。经测绘后,考古人员采集了部分墓砖,作为博物馆馆藏文物。 据市博物馆馆长毛胤云介绍,该墓葬为福清宋代较为普遍的民墓。此次出土的墓砖纹路精美、图案清晰、立体感强,特别是鱼纹砖是首次发现,具有重要考古价值,可以推断出宋代海口镇的生产力水平已较为发达。同时,它对研究当地先民的丧葬习俗、手工技术等也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宋代古墓有什么特点? 宋代竖穴木椁墓的基本结构与先秦木椁墓相同,即由地面垂直向下开掘一长方形土圹,作为放置棺椁的墓室。椁室之构造一般均为长方箱形,椁板结合方式以凹槽榫卯为主。椁内可再分隔出不同大小之空间,以放置棺木及随葬品。棺木之形状,仍以长方箱形为主。棺板之结合以榫卯或棺钉为之。椁室之外,填土亦有各种类型,大抵为防潮而设者有白膏泥及木炭,少数墓底有排水设施。而在挖掘墓室时为方便,其墓坑口通常呈斗形。另外在楚文化影响区内,墓道为相当普遍的墓葬设置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