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传说中的“金匮之盟”。《宋史·杜太后传》是这么写的:“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就是说,这封盟书是由赵普写了存档的。相当于刘皇叔托孤诸葛亮,身边是有赵云李严作证的。 杜太后意思,你赵大死得早,儿子没长大,要把位子传给赵二。要不留下孤儿寡母的,让别人也像你对付柴周一样来一出黄袍加身可咋整。 吊诡的是,十几年后,赵匡胤真就死于非命了。一千年来,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杜太后死时,赵匡胤34岁,正是年富力强时候。赵光义比他小12岁,赵匡胤大儿子赵德昭也11岁了。那么老太太是怎么知道赵匡胤会英年早逝的?退一步讲,如果赵匡胤再活十年,赵德昭就二十一岁了,已过弱冠,完全可以亲政。怎么就成了“幼儿”了。难道在杜太后心里,赵大连十年都活不了? 赵光义,一脸谦恭。 关于“金匮之盟”,正史、野史有许多不同版本的记载。一千多年来,学界对此事真假的争论仍在继续。在这里,风月君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金匮之盟绝非空穴来风。学者专家们多是从故纸堆中钩陈索隐,这样做,势必越考据,越迷茫。历史可以真伪难辨,沧海可以变成桑田,但人性却有高度稳定性。因此只要我们从人性的角度入手分析,一切迎刃而解。 “金匮之盟”,一团迷雾。 首先我们要分析杜太后是不是张得开这个口? 答案是:能! 风月君说的如此笃定,原因是——赵匡胤从小就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孩子,一句话,他在家里不招母亲待见!不单是赵匡胤,就连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也是个受气包,家中户主名字写的是老婆名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