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农奴制的俄国 17世纪的俄国社会罗曼诺夫王朝的社会基础是乡村小贵族。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后,对农民束缚更牢固。1649年制定的《法律大全》使农奴制在法律上得到完全确立。农奴劳动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统治阶级靠剥削农奴为生。罗曼诺夫王朝把大量土地连同其上的农民赐给贵族,加强了贵族的力量。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农民大量逃亡,加入哥萨克的队伍,时常发生反朝廷的起义。17世纪起义中最大的一次是斯杰潘·拉辛起义。 17世纪,沙皇成为绝对权力的象征。沙皇之下有一个领主杜马,是大贵族组成的咨询机构,一切问题都由沙皇决定。“全国会议”是另一个中央议事机构,是沙皇的忠实支柱。真正的中央行政机构是各部署,分别管理各种事务。各部署分工很不明确,互相重叠,效率低下。地方自治在17世纪迅速消失,罗曼诺夫王朝派总督去管理各地军政事务。17世纪官场还盛行门第制,1682年才被废除。 17世纪俄国的一个重大特点是急剧的殖民扩张。俄国的军事边界线约向南推移了450公里,向东方侵占了从鄂毕河到太平洋沿岸的广大地区。1647年俄罗斯的殖民者抵达鄂霍茨克海,1648年抵达亚洲的东北角。同时俄国冒险家来到黑龙江流域,开始侵占中国领土,遭到抗击,1689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工商业在17世纪有所发展。1632年开办了全俄第一个手工工场。17世纪下半叶又出现一批手工工场。在工业活动中国家起很大作用。工场的主要劳动力是农奴。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商业打破地方性限制,跨地区贸易增多,但当时主要商品是粮食而不是工业品。对外贸易很活跃。国家干预是这时商业的一个特征。 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俄国的经济仍然十分落后。俄国远离欧洲主要商道,也没有很多吸引外国人的商品,手工工场和工人的数量都很少,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的落后也反映在文化政治方面。 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开始传入,对俄国社会产生了冲击。 比较英国、法国、俄国、西班牙专制制度的特点的异同。 英国、法国、俄国、西班牙的专制制度都是在16世纪封建制度逐步解体,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政治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四国的专制制度的形成手段不同,英法国家把改革同武力镇压和教会的民族化相结合,俄国以政治改革为主,西班牙则是在反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中确立王权。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国专制制度的阶级基础也不同。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最快,工商业繁荣,在毛纺织业、采矿业和冶金业中推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农村则通过圈地运动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制适应经济的发展。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化,使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了联盟,形成了英国专制制度的基础。在法国和西班牙,虽然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业和海外贸易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农村中封建势力十分强大,农业相对落后,因此,法国是资产阶级贵族化,资产阶级和贵族结成了联盟支持王权。在西班牙,资产阶级没有地位,王权相对软弱。在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完全没有发展起来,封建的农奴制有逐渐加强之势,资产阶级还没有出现。由于这些特点的影响,四国专制制度的统治程度不同,法国的王权最为强大,俄国和英国次之,西班牙相对的薄弱。四国专制制度的作用也不相同。英法专制制度初期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保护、鼓励了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西班牙政府则支持航海业和海外贸易,促成了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俄国政权也有利于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但在封建制度的后期,专制制度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革命的对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