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胡宗南剿共时也艰苦朴素:冬天不点火炉穿单衣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1935年9月底,胡宗南得到军委会允许,率第一师离松潘回甘。但这时甘南碧口一带胡师原驻防地已为第三军王均部进驻。胡遂率第二师经弓木贡岭、南坪、邓桥、岩昌、西固、礼县,于10月上旬,开抵天水甘谷一带驻扎。当时正是农历中秋前后。
     胡部第一师在这里驻到1936年3月。胡宗南将他的师部设在甘谷城西的一个小村庄三十里铺。他与参谋长於达住在三十里铺南山上的一座小庙中。庙北向,阴晦,久无人住,门窗破损,是座废弃的破庙。胡宗南住正殿,生活颇为艰苦。年底,天津《大公报》青年记者范长江在西行途中,曾去访问了他。后来,范长江在1936年1月4日的《大公报》,发表总题为《中国的西北角》的通讯中,记述了他采访胡宗南的情况:
     这时在松潘回师的胡宗南氏,正驻在甘谷西面的三十里铺。他的生活情形,据天水一带的民众和朋友谈起,颇有点特别。记者去年过松潘时曾见过胡氏一次,只觉得他喜欢住山上古庙,和有些人不大相同。所以这次特别去拜访他。他不住甘谷城,住的是居民不满三十家的三十里铺,而且不是三十里铺的民房,是三十里铺半山上的一座小庙。
     我们到庙里去看看,他住的正殿,门窗不全,正当着西北风,屋子里没有火炉,他又不睡热炕,身上还穿着单衣单裤,非到晚上不穿大衣,我看他的手脸额耳,都已冻成无数的疮伤,而谈话却津津有味。他会他的部下,就在寺前山下的松林里,把地上的雪扫开,另外放上几块砖头,就是座位。记者有点奇怪,因问他:“人生究竟为的什么?”他笑着避开了这个问题没有答复,却滔滔不绝地谈起他的部下,某个排长如何,某个中士如何,某个下士又如何,这样的态度倒使人有点茫然了。(天津)《大公报》1936年1月4日。
     胡宗南这种有意苛待自己的生活作风,确使外人茫然。他是在锻炼自己的军人毅力与“革命”风骨么?他是在与士卒共甘苦激励部下么?他是在培养自己的德望,树立自己的良将形象,以赢得舆论的赞誉与上司,特别是蒋介石的注目,重视么?似乎是又似乎不全是,也许皆而有之吧。
     胡宗南是书生出身,投笔从戎。在黄埔军校,曾受到革命理想的鼓舞;带兵以后,一直以古代良将自期。他有抱负,有追求,喜欢思索问题,不仅在作战时能不避矢石,常临险境,就是在平时军旅生活中,也相当的勤奋、刻苦、谨慎。
     他的师参谋长於达后来回忆这一时期的胡宗南时,说:行军时,师部往往只与一个团同行。到了宿营地,各自进入指定地方、无线电报机、有线电话机首先架设,接受各部队报告。胡先生则携一二幕僚,侦察附近地形,巡视部队情况,决定夜间抵抗线及进出路……夜间与胡先生讨论明日如何行动,必至深夜方睡。亦往往有意见不同之处,最后则照胡先生决定行事。
     第二天继续行军……胡先生与特别党部则留在宿营地巡视,厕所有否填平?废弃物件有否烧埋妥当?门扉桌凳有否归还原处?借用物品有否归还?如有破损,有否照价赔偿?巡视完了,胡先生则跃马而前,必于第一次小休息时赶到师长位置。此后行进则与官兵步行,绝不骑马。“胡先生喜欢深思,常常闭户蹀躞……也常常骑马到僻静处去沉思熟虑……”於达:《陆军第一师师长任内之胡宗南将军》,刊(台北)《革命人物志》第11期。
     黄埔出身的胡宗南未受过系统的高等军事教育。他的军事学识与军事指挥能力,主要是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逐渐形成的。再加上他的勤奋、认真、刻苦、谨慎等指挥作风与生活作风,使胡宗南在任团长、旅长乃至师长时,能指挥游刃有余。不像他后来飞速升迁至统率几十万兵马的军事方面大员,他的指挥能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以至于一败再败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