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成语典故 >

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成语故事及其中“三户”争议(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三
    按通行的说法,秦王朝灭亡于农民大起义,这固然是事实,但这种说法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另一同等重要的事实:即秦亡于楚。
    我以为,有必要区别单纯意义上的反抗与刻意的、专以亡秦为务的战略行为之间的不同。前者只是各地民众急于挣脱秦之束缚,从而导致恢复六国旧局的裂土分疆态势;后者才是秦所以亡的关键所在。有史为证,陈胜及其后继刘邦、项羽,也包括项梁及楚怀王心是亡秦的中坚,他们不仅承担了压倒多数的军事重担,同时也完成了全部的毁灭性打击。他们更以积极寻求与秦军主力决战的战斗姿态有别于他们的军事-盟友。
    我无意抹杀楚国以外的反秦武装的作用,但征之于史,又很难给他们过高的评价。如前所述,楚以外的反秦武装基本上袭用了旧时六国的格局。其中赵、燕、魏三国由楚系分出,韩国则从未成气候。各自为王之后,他们便热衷于经营自己的地盘,对于给秦之心脏地区及其主力以打击方面显得漠不关心。如原为陈胜旧部的武臣,在陈胜承认其为赵王之后,对陈胜令其派兵西进的命令置若罔闻,只顾一味向北方扩张,并与从己部分化出去的燕国搞磨擦。武臣的这种行径应该视为陈胜速败的间接原因。楚以外的反秦战事又以赵为最,那么各路诸侯在亡秦事业中的作用可想而知。
    如果考察一下反秦武装中非由楚系派生又不隶属楚军事指挥的齐国及彭越的事迹,则更能凸现楚国坚定不移的亡秦信念及所起作用。齐国的创始人田儋乘陈胜部将周市攻狄(今山东高青)之际,乘乱在狄自立为王,并立刻成为一割据势力,出兵击走周市部,这或许是反秦武装之间的第一次内讧。然后,田儋收复旧齐,不久便死于载之于史的唯一一次与其它反秦武装的军事合作——救魏。在此之前,另一支非陈胜系统的楚军秦嘉部约齐击秦时,为田儋拒绝。田儋死后,其弟田荣执齐实权,齐人未经田荣许可立田假为王。田荣被秦军围困于东阿,项梁率楚军破秦于东阿下,救了田荣。但田荣并不与楚合兵追击溃退的秦军,反而回师齐地逐走田假等人。当项梁遣使促齐发兵击秦时,田荣居然提出让楚赵两国先诛逃难于彼的田假等人。在这种非理要求被拒绝后,田荣也拒绝出兵击秦。从此,齐国在反秦大业中便无所作为了。日后随楚入关的田安之齐军很可能是为楚、赵收容的田假宗族。与田荣无关;田荣部将田都也叛齐附楚,随之入秦。
    彭越的情况与田荣虽不甚类,但其在反秦战事中观望气象甚浓,当属作战不力之类。早在陈胜起义前,彭越就已落草为寇,过亡命生活。陈胜首倡的反秦风暴席卷天下达一年多的时间之后,彭越还不急于起事。对于部属的起事要求,他均以“稍待之”为辞,不予接纳。起兵之后,彭越也只是以扩张势力为意,并没有积极参与对秦决战行动。在刘邦西进过程中,彭越曾在半途助过一臂之力。待刘邦更向西行,彭越便游离在一旁,未再有所作为。齐国和彭越的事例或可反映出当时楚以外反秦武装的行为趋向,不难想见,他们在亡秦之事上所起的作用也就相当有限了。
    通观历史记载,则不难发现楚以外的反秦武装有一条相互相像的行为轨迹:由于某种机缘,他们有了一定的势力及地盘,随之便怠慢于原先从事的反秦大业,谋求划地为王;然后将全部或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小天下的经营之中。历史记载中反复出现的畏首畏尾、患得患失、讨价还价等与反秦大业甚不和谐的种种行径,皆源于此。比较起来,楚国武装的项羽、刘邦以及其前的陈胜部周文、宋留等人都有过极为类似的机会,可也都没有搞成个人的小天地。试以刘、项二人拆解,刘邦西进时收复了旧魏、旧韩的大片河山,军中人才济济,比起赵、燕、齐等国,其条件更胜一筹;项羽救赵之时,远离本土,又掌握了楚国的绝大部分兵力,救赵获胜后,其威望更是如日中天;如果刘、项要搞割据,也是极其方便的事。但他俩谁也没有这样做,仍然是一心一意、全力亡秦。这在割据欲望泛滥,短视行为横行的当时,刘项二人没有自行称尊的唯一解释,只能是楚人特有的强烈的亡秦信念在起作用。
    总而言之,在这场天下云从的亡秦大业中,参与其事者也必然有出力大小之不同。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楚国在这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的无与伦比的作用。如果要对为之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作出应有评价的话,可以断言,不会有其它人能与陈、刘、项三人相并比。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谶言已不再是一个精辟的预见,它既是对这段历史的凝炼概括,也为后人准确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最简洁明白的公式。
    秦楚争锋为何楚最终落败
    秦楚均是战国枭雄,两国国力冠天下。然而我们看到在历史上楚国力强盛,地方广大,技术领先,人才济济,对战国其他国家未曾吃过多大亏,可是面对秦,却常常是只有招架,甚至连招架之力也没有,为什么?论综合国力,楚国和秦应该是不相上下,为什么一个剪灭群雄,一统天下;一个却疆土日削,兵钝军挫,以至于灭亡?我个人愚见,除了改革不彻底外,楚国君主权力过大却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是他们灭亡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这么讲?楚国开国以来,指导思想很明确,就是不断蚕食周围小国,扩大疆土,强根固本,力量足够强大就北上争霸。历史上,楚晋争霸,楚吴争霸。楚国未尝停止过争霸战争,霸主梦从未消失,可是她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只满足于吞并小国,打败大国,夺得霸主之位,未尝想过灭掉大国,一统天下。常常有人责怪怀王认不清形势,没有联齐抗秦,甚至其后的楚襄王放着杀父之仇不报,却和秦修好,关键在于楚的君主还是把战国当春秋,做着霸主的迷梦,加上历史上和秦的友好关系(楚晋争霸,秦一直站在楚一边,秦楚世世通婚,秦昭王的母亲还是楚贵族之女,楚昭王之母是秦女,如此的情况数不胜数),从来没有想过奋发图强,革除弊政,变法革新,一统天下。
    历史好象特别垂青楚,给了他很多次机会:从魏国拉来吴起促其变法,内部自身产生了变法派屈原,孔子也曾在楚为官,廉颇也终老于楚,田忌与孙槟也曾因邹忌排挤欲奔楚一展才华,李斯也是楚人,甚至于楚的大仇人张仪,原本也是想在楚为官施展抱负,后因受辱于楚方才奔秦,回头来报复楚的,然而这些人才楚君不识,保守派贵族为自身利益横加诽谤予以排挤,终使这些人才花落他家;老天也对楚青睐有加,给了她广袤富饶的土地(战国群雄中最大,方五千里,几乎占了当时国土一半!),勤劳勇敢的人民(善射出名的养由基即是楚共王时的战将),济济人才,发达的青铜技术造就的当时最强大精良的武器装备(看过曾侯乙随葬的青铜制品的人会被那巧夺天工的失蜡法铸造的尊盘震惊!至于编钟则已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楚吸收了吴越的先进铸剑技术,楚剑出土最多最精;楚军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犀甲,弩也是楚最先发明装备军队。秦收缴天下兵器,大部予以销毁,只留了少量楚制兵器装备秦军继续使用,很有可能秦兵马俑所持长剑是楚国制造;历史记载,楚地宛出的矛刺人“惨若蜂虿”),然而却在被落后思想所主宰的无能的君主领导下走向灭亡,岂不令人扼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