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欧洲“匈奴” 斯基提亚人如何让波斯帝国胆寒(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大流士打算出征南俄草原的时候,上文所提到的阿尔塔巴诺斯同样劝大流士不要冒作战的危险而去同如此强悍的敌人作战,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大流士一意孤行。大流士把一切准备停妥之后,便率领大军离开了苏撒。全军的人数,根据希罗多德记载,除去海军不算在内之外,军队的总数加上骑兵是七十万人,集合起来的战船则是六百艘。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大流士渡海进入欧洲后一路北上,征服沿路那些不曾臣服于他的民族,一直到达欧洲第一大河伊斯特河(多瑙河),伊奥尼亚人早已在河上架桥等候大流士的主力,波斯主力过河之后,大流士便命令伊奥尼亚人把舟桥毁掉,而和水师一道随着他在大陆上进军。正当伊奥尼亚人依照大流士的命令准备把桥毁掉的时候,一位将军劝柬大流士说:“哦,国王!既然你要进攻的国土是一个既无耕地,又无有人居住的市邑的国土,那末请你还是把这个桥留在原来的地方,要修造这座桥的那些人来看守它罢。这样的话,如果我们遇到了斯基提亚人并且达到了我们的愿望,我们便会有一条回来的道路;而甚至如果我们遇不到他们,至少我们的退路还是安全的:因为我个人所担心的决不是我们会被斯基提亚人所打败,而是担心我们遇不到他们,而在仿徨迷路的时候遭受损失”。大流士十分嘉许他的意见,他便命令伊奥尼亚守卫伊斯特河上的桥梁60天,如果60天过后大流士的大军还没有回来,这些伊奥尼亚人便可以乘船回国。
     斯基提亚人的国土,总体上来看是方形的,它有两面在内地,两面是沿海的,基本构成一个四面相等的正方形,而每一边的长度则大概为四千斯塔迪昂(约合800公里)。这些斯基提亚人,他们自料在公开的战斗中无法独立击退波斯人,于是他们派遣使者向他们的邻人求援。斯基提亚人一再强调波斯人所指向的目标是他们沿路所遇到的一切民族,而非仅仅是斯基提亚人,一旦斯基提亚被消灭,那么唇亡齿寒,这些邻国也难逃被波斯人奴役的命运,以此来号召它的邻人齐心协力,共同对付波斯人。斯基提亚人表明了他们的态度后,八个邻国中有三个表示愿意支持斯基提亚,但是有五个邻国不愿意支持他们,鉴于此,斯基提亚人决定暗中撤退并赶走他们的牲畜,填塞他们撤退道路上的水井和泉水并把地上的草连根掘掉。至于他们的军队和他们邻国的军队,则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军队,如果波斯人向他们进攻的话,这支军队便在他们面前沿着密俄提斯湖方向退却,如果波斯人向回走的话,那他们就进击和追踪他们。第二部分军队,他们同其他人一样地暗地里撤退,他们要在敌人前面保持一天的路程,避免与敌人相会并且按他们所决定的办法去做。但首先他们必须一直撤退到拒艳和他们联盟的国家里去,以便使这些国家也会被迫战斗。在这之后,军队便返回自己的国土,而在商议之后觉得于己有利的时候,便向敌人发动进攻。
     斯基提亚人如期执行了他们的计划,他们利用广袤的战略纵深,自身强大的机动能力,无尽无休领着波斯人在其国土及其邻国的国土上做集体武装大游行。他们并不缺乏补给,因为他们以牲畜为食,而牲畜是可以很容易的跟随他们行动的;他们并不担心什么要地被攻克,并不需要保护任何地方,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因此,无论在兵力还是物质方面,他们基本无法遭到什么损失;反观他们的对手,波斯大军70万之众在南俄草原上找不到可以攻击的目标,却在做着不间歇的行军,他们的补给日益缺乏,因为斯基提亚采取了焦土政策,他们不能从当地获取多少补给,这让他们越来越疲弱;他们的士气日益降低,因为他们总是遭到对方不间断的袭击,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而波斯人对这种袭击也无可奈何。因为对方拥有优越的战术机动能力,一旦波斯人集结好步兵准备好反击的时候,斯基提亚人已经跑远了。总之,长期对峙下来,斯基提亚人未见有什么损失,波斯人则显得疲乏不堪,其中波斯人补给的缺乏则是最致命的。
     当斯基提亚人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派军队到守卫伊斯特河上的桥梁伊奥尼亚人那里去,希望他们背叛大流士而把桥梁毁掉,出于幸运,伊奥尼亚人没有背叛大流士。同时,斯基提亚便把步兵和骑兵拉出来和波斯人对阵了,当大流士认识到斯基提亚人如此强大而且如此不把他们自己放在眼里的时候,他认为当前如何能安全的返回自己的国土乃是第一要务,于是他把那些困难之极的和即使被杀死对他也无大妨碍的士兵留在营地,自己则率领在长期的行军与袭击中仍然精锐那一部分士兵弃营南逃,出于侥幸,大流士逃出了斯基提亚,但是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斯基提亚人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而波斯人则在对方不间断的袭击中受到了损失,在长期行军与后勤补给缺乏中形成了不少非战斗减员,在逃跑时丢弃了大量士兵。
     要对以上战例作出合理的分析,则首先必先了解古代的后勤制度。也许有些读者认为了解这些与本文主题相去甚远,但是实际上,若要对第三次远征做出透彻的分析,则非了解古代的后勤制度不可,因为历来后勤都是远距离作战的第一要务。对于古典战争时代的后勤描写,本人见过的描写的最详细与透彻的莫过美国当代军事历史学家阿彻·琼斯的巨著《西方战争艺术》,现将专门描写后勤的一章摘录整理如下:
     无论是民兵军队还是职业军队,只要集中起来,就会带来食物供给的问题。一支集中起来进行一次战役的军队,就相当于一个城市:人口密集,又不生产自己所用的粮食。但是,军队又不同于城市,既没有原已存在的运输网,也没有任何已有的在当地供给各种需要的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