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的苏联泥潭并不是一天形成的。事实上,在美苏争霸引起的技术兵种空前活跃、战术进一步改进的前提下,苏联这个欧洲国家对阿富汗的乐观判断是有一定依据的。 1980年1月,苏军先后占领了阿富汗的重要城市和主要通道。在先期空降于喀布尔的部队配合下,苏军以宽正面、大纵深、高速度的战役机动,突贯阿富汗全境,实现了对这个中亚小国的军事占领,入侵作战的第一阶段取得了令苏军振奋的胜利。此时,世界上最高兴的人也许就是正在莫斯科欢度新年的勃列日涅夫。苏军的闪电战术又一次发挥了巨大的效用,出兵阿富汗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轻而易举地完成了,第二阶段战斗--清剿反政府武装即将拉开序幕。勃列日涅夫在一次私人酒会中兴高采烈地对同僚说:“阿富汗?那地方真不错。”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军缴获的阿富汗游击队武器。几十年来,阿富汗游击队似乎一直在用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装备来诉说他们的要求。 1980年1月下旬,苏军除了留下一部分人全力防守在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外,其余的大部分兵力向未被占领地区的一切抵抗力量发起了全面的进攻。第二阶段的战斗正式打响。在第二阶段战斗的最初几个月中,苏联军队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勃列日涅夫对形势的错误估计,使得这种有利形势仅仅保持了几个月,很快就进入苏军与抵抗者漫长的对峙阶段。究其原因,造成这种结果跟苏联从一开始就没有重视对手、没有把军事进攻作为首要任务有着很大的关系。 勃列日涅夫的乐观给了阿富汗各类抵抗组织一个极好的发展壮大的机会。后者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大力展开宣传,吸收一切不愿与苏军合作的阿富汗力量,很快就成为了苏军的强大对手。此外,由于战争初期,抵抗组织和游击队还没有得到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巨额支持,而且组织混乱,尚未形成战斗力。所以,苏联最初的胜利对苏联最高层的决策也造成了误导。 苏军入侵阿富汗的行为引起了阿富汗人民的极大反感。在苏军炮火的强大攻势下,平民失去家园,或加入反抗者的队伍,或沦为难民。尚武的阿富汗人于是拿起部族时代取得的各种武器,并很快形成了组织。每天夜里,市内或市郊总会响起枪声,第二天天一亮,人们总会发现有几个苏联人或阿富汗政府官员已遭到了枪杀。冲突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苏联大使馆、苏军哨所、执勤的巡逻队经常遭到火箭弹袭击,和今天的美军遭遇如出一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