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那拉氏往日对付湘淮将帅的那些法术,也无所施其伎了。 瞧,慈禧太后到了晚年也拿袁世凯没辙。这已经成了一个人数只占整个国家总人数1%左右的满清统治集团的一块心病。 《载沣罢袁》这出戏很中国: 光绪在被囚禁期间,每天在纸上画大头长身的各式鬼形,写上“袁世凯”三字,然后撕成碎片。 又经常画一乌龟,龟背写有“袁世凯”三个字,然后贴在墙上用小竹弓射击,射烂之后还不解气,还要再取下来剪碎,“令片片作蝴蝶飞”。 更玄乎的是,还有人说光绪临死一言不发,唯用手在空中写了“斩袁”两字。 光绪在临终之前一天,嘱托亲弟弟载沣一定要诛杀袁世凯,为自己报仇雪恨。 呜呼,中国的历史往往和说书、演义、武侠小说纠缠在一起。也难怪,由于诉说对象大多是引车卖浆者流,非用点儿猛料不能震住“看官”。 所以,看历史,必须要用常识判断史实。更何况,浩淼史料前,咱也不能指着老祖宗的那支笔。 都说载沣懦弱,其实他在开缺袁世凯的事儿上做得还是很到位的。26岁的小伙子,一上来就干得这么漂亮,着实难得。 载沣先将袁世凯定性为“擅自与美国谈互派大使事宜”的外交错误。要知道,外交无小事,事事是大事。从外交上下手,可大可小,载沣便有了主动权。另外,朝廷同仁认为外交是老袁的强项,先杀杀他的威风,给他一个下马威,也算给14级,五品以上的干部开一个吹风会,让大家重新站队。 然后交张之洞等军机大臣廷议,民主集中制,这可是咱们中国老祖宗的集体智慧啊,行之有年了。 接着根据清廷的惯例进行处理,体现载沣没有公报私仇,是“按律办事”。 处理时对袁世凯本人“给出路”,并且派员去北洋,充分肯定绝大多数北洋同志是好的,中央充分肯定前段时期的辛勤工作。对冯国璋要求调离领导岗位的请调报告,中央不予考虑,并给予记一等功一次的嘉奖。 事发后,外国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这是第二天《纽约时报》相关报道的标题: 给袁世凯的诏书据信出自满族当权者的阴谋,惧怕革命性的暴乱,放逐袁世凯的理由是“腿患风湿”——其职位由那桐接替。 《纽约时报》一个月内发了十多条袁世凯被开缺的消息和评论。实际上,事发当天就登了长长的文章:《中国一代枭雄,现代军队组织者》。 大清国人有点儿风吹草动,外国人就抽风。 袁世凯这次真给吓着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此时的袁世凯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