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什么?今天不妨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梁上君子的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陈寔(shí)的人。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 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迫于生计,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谋生了,也有的人因为无以为生,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一天晚上,有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熟睡后再进行偷窃,其实呢,陈寔早就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了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听到这番话,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大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我也是被逼无奈啊!” 这时,陈寔没有责骂小偷,反倒很慈祥地对小偷说:“我看你不像坏人,可能是被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银两,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十分感激陈寔的义举,痛哭流涕对陈寔说:“谢谢陈大爷!我一定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人。 后来,大家依据陈寔所言,引申出“梁上君子”的成语。 梁上君子的基本信息: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 近义词:道貌岸然、偷鸡摸狗 反义词:正人君子 造句:由于家境贫困,他做了梁上君子,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同名电视剧:梁上君子(1983年徐虾执导香港电影) 解释: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示例:①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宋·苏轼《东坡志林·梁上君子》) ②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其妻深以为惧,屡劝止之;乙遂幡然自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某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