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藁城黄家庄河北名华乐器制作有限公司内,工人曹平彪(右)正在给鼓腔装上龙骨。 1月17日,在藁城黄家庄河北名华乐器制作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紧鼓皮。 藁城战鼓的艺术特色 藁城战鼓是一种以大鼓、大铙、锣镲为伴奏、以钹为舞具的男性群体广场艺术。其吸收采纳许多武术动作,有“武术战鼓”之美称。清末,藁城战鼓队曾赴天津参加皇会演出,轰动京津,被誉为“天下第一鼓”。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藁城战鼓源于祭祀,产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旧时,寺庙极多,庙会频繁,庙会祭祀活动都要击鼓舞蹈。在本村参加祭祀叫“打蘸”,到外村赶会叫“闯蘸”。旧时把雨,战鼓也是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而春节是战鼓最活跃时期。一般农历腊月二十三之后,各村便齐始整顿队伍、抽暇练习。除夕之夜,人们有“熬五更”的习俗,村村敲起大鼓,通夜不停。这一夜,只要听到有鼓声,本村便不能停止敲击,以防驱邪不尽,反招灾祸,直到听不到鼓声,各家鞭炮齐鸣,方可停止。初一开始在本村表演。初五之后,村与村之间相邀互访表演,直到农历二月二为止。 新中国成立后,战鼓摆脱了封建迷信的束缚,成为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的重要表演项目,广泛流传。战鼓演出形式分“走队”和“扎场”。走队通常是会头举旗在前,鼓跋居中,大鼓车压后,在车上站立三人,击鼓者在鼓后,大钹分立左右,边行边击。会头发出指令便停止行进,做扎场表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