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的某些过渡历史阶段的穿着服饰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汉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看到汉服的身影。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我国校服的变迁史: 服装是一种符号,承载了人们很多记忆,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无论是曾经经历过或者是正在经历学生时代,漫长的校园生活总也离不开那高度一致的统一服饰——校服。 只要是学校的集体活动,校服更成为了必定的着装要求:周一早上的升国旗仪式、每学年的运动会,还有各种各样的晚会和活动。就连我们的毕业照也被那清一色校服抢了镜,只能在从低到高排列整齐的人群里寻觅属于自己的那张脸。看着那千篇一律的着装,看着我们自己曾经或稚气、或桀骜、或陌生的面孔——不禁会感慨万千。回望历史,校服的样式也随着时间的变迁在发生着变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校服总能代表着这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0 年代的白上衣加蓝裤子,到1960、1970年代的全民绿军装,再到1980年代的海军服、1990年代的面口袋,和现在流行的新世纪西式校服以及各种各样张扬个性的“手绘校服”,可以说校服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繁冗而且迷途重重的道路。 50年代:黑衣白裤 五十年代,没有特定的校服,人们的审美口味都比较宁静和中庸,于是白色的上衣、深色的下装便成为了主流。那个时候,国家百废待兴,有着比制定统一校服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校服也没有固定的款式。在那个白衣黑裤的年代,所谓的校服也不能免俗。当然,白上衣和蓝裤子,白上衣和蓝裙子,已经成为了经典。乃至到了今天,这样色彩的搭配并不落伍。 一直到1958年,社会风气都比较宽松,大家的穿着和饰品也都比较大胆。花色的呢子大衣,有花边的裙子都会出现在马路上。在《祖国的花朵》、《哥哥和妹妹》里出现了穿花裙子学生和一些漂亮、夸张的头饰。在接下来的20余年中,这样的服装成为了“违禁品”。不过反应同时期高中生“思想改造”的影片《青春万岁》中,因为有阶级斗争等内容,所以在服饰上略显得保守,那里面出现的大多是列宁装、灰色的干部服之类的保守而“正确”的服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