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忙碌,让王楚英领教了史迪威严谨的军人作风,这种作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在此后两年多的朝夕相处中,王楚英对待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在辅助史迪威的工作中,他对打仗也有了更成熟的感悟。或许正因为如此,后来,王楚英对史迪威攻打缅北的军事计划,有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千人打败近万日本兵救出英军 作为史迪威的联络参谋,王楚英见证了中国远征军在印缅战场上的胜败荣辱。调到史迪威身边不久,就爆发了仁安羌战役。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仁安羌是缅甸最大的油田,也是盟军油料供应基地。1942年3月中旬,日军第33师团沿伊洛瓦底江北进,向英军进攻。此时的英军自仰光失败后,逢战即溃。日军以两个联队(相当于我军两个团)的兵力绕过英军后方,占领了仁安羌油田,将英军7000余人围困;同时又以一个大队(差不多我军一个营兵力)占领宾河北岸渡口阻击增援。英军粮弹俱尽。 "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请求迅速援救。史迪威随即派我将手令送去给新38师师长孙立人。"由此,王楚英也亲历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战役。 4月19日拂晓,经过周密计划,孙立人麾下113团团长刘放吾带着部队秘密渡河,奇袭仁安羌。清早天不亮就开打了,一下子就摸到日军炮兵阵地,又是手榴弹又是冲锋枪。敌人的炮兵连开炮机会都没有,掉头就跑。后面的日军以为是整个阵地崩溃了,慌忙派了一个大队来增援。刘团长带的两个营,其中一个已迂回到敌人援兵的后面,前后夹击,把新上来的那个大队也打垮了。"那个英国兵本来都很软弱的,忽然他们力气来了,抱起那个中国兵向天上抛。"王楚英记得,英军第一师师长跑上山头,找到正在指挥作战的孙立人,抱住他就哭,把孙立人的衣服都弄潮了。 "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取得的第一场胜利,以少胜多轰动了世界。我军参战合计不过1121人,打败了装备精良的近万人日军部队,在王楚英看来,只有善谋善断的孙立人将军才能够作出这种以寡击众非凡决断。 不过,孙立人没想到的是,当他正准备集中全师兵力再一次发起进攻的时候,英军却突然不告而退,史迪威也不得不放弃原先的"平满纳会战",改为筹划曼德勒会战。这样一来,新三十八师就深陷敌后,只能够担任掩护英军撤退的任务。中国远征军丧失了有利战机,随之而来的,是盟军的全线崩溃和数万远征军将士葬身异域。 密林中蚂蟥吸干战士们的血 美、英、中三方各有各的想法,战略意图混乱。史迪威寄予厚望的曼德勒会战还没有开始实施就已经宣告破产。中国远征军被迫撤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