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徒手格斗的发展史 自古以来,徒手搏斗都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先秦时期,称为“角力”,主要是力量比试为主,秦代更名为“角抵”,力量之外,增加了一定的摔法。其功能除了锻炼身手,主要用于娱乐。 刘邦在汉朝之初,曾经一度禁止角抵,而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由于他的喜欢和提倡,角抵又开始盛行。隋唐时代,角抵被技术更加丰富的手搏、白打取代,徒手打击技术的雏形开始出现。到了宋代,不但有了更多手搏比赛,而且开始出现一定的规则。 到了元代,政府禁止民间持有兵器,非但没能阻挡民众习武的热情,反而使徒手格斗技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明代则是中国古代武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此时手搏多称为“白打”或“搏击”,更多的招式和理论被总结出来,而且开始有了流派。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的拳经捷要中,便提到了当时的一些流派,“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囵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 而到了清代,又禁止民间习武,可反清复明的活动从未断绝,因此民间开始出现秘密结社,这就是后来门派的雏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门派理论,创新出许多的武术套路,而且有多种的练功方式,人们开始重视武术的健身、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的作用。 直到此时,武术仍然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正如戚继光所说:“拳法似无预於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大抵拳棍刀枪钗钯剑戟弓矢钩镰挨牌之类,莫不先由拳法活动身手。其拳也,为武艺之源。” 可以说,徒手格斗,在整个中国武艺历史中,都是军械格斗的辅助存在,用于训练,可以培养士兵的身手和勇气,以及临场反应能力,徒手搏击练好了,其他的武器上手就会更快,练得更好,这就是徒手格斗的最大作用。当然了,徒手格斗的实用性、防身作用,确实是有的,同时还是民间很受欢迎的娱乐竞技活动,和解决争端的安全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