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其中写道,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维邦本,本固邦宁。”这是中国史书最早记载民(老百姓)是立国之本的思想。 “以民为本”,“民”就是老百姓的意思,与“君”相对。“以民为本”,用孟子的话说,就是“民为重,君为轻”。在唐朝以前,只有“以民为本”,没有“以人为本”。唐太宗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为避皇帝的讳,“世”改称“代”,“民”改称“人”。于是,“以民为本”就成了“以人为本”。但在唐朝,意思并没有变。,“以民为本”针对的是君主,“以人为本”比较的是人和物。 以民为本的典故 大禹的儿子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王,开始了父死子承的帝制时代。然而第一个继承皇位的儿子太康,就因为没有德行,导致老百姓反感。太康贪图享乐,在外打猎长期不归,国都被后羿侵占。太康的五个弟弟和母亲被赶到嵩山北麓的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了五个诲意。大概意思:一是说大禹说过,老百姓可以亲近,而不可轻视。人民为国家之本,本固了国家才能安宁;二是大禹说过,不要贪图女色,打猎玩乐,嗜酒,豪华的住宅。只要有此一项,就会导致亡国;三是陶唐氏部落本来有很广大的土地,因为失德,败坏纲常,导致灭亡;四是大禹为后世楷模,治定了法典,因为太康废弃了典法,导致宗庙祭祀灭绝;五是我们被后羿逼到洛河对岸,没有归宿,叹息不谨慎的行道,追悔莫及。 启示: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有其重要价值。中国古代丰富而杰出的民本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价值,弥足珍贵,不容抛弃。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警示我们,只有以民为本,国家才能兴旺昌盛。否则必遭灭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