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士钊请缨出使,蒋介石欲动又止 50年代中期,台湾的社会政治局势逐步稳定,岛内人民期望和平。另外,自1953年韩战交战各方达成停战协议后,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又签订了越南停火协议,使一度紧张的国际形势有所缓和。与此同时,中共也开始致力于大陆的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在此情况下,中共的台湾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单纯靠武力解决的方针改变为立足武力伺机彻底解决和力争和平解放相结合的方针。 中共政策的变化,对国共对峙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些参加过国共谈判的人士都认为,新一轮的国共两党谈判一定会到来。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9年参加过北平和谈的南京政府代表团代表章士钊更是激动不已,向周恩来主动请缨去香港,找他滞留在香港的国民党旧故,去向蒋介石做工作,沟通与台湾的关系,争取实现国共谈判。 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了尽早打通与台湾的关系,同意了章士钊的请求。为此,中共中央专门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交章士钊带到香港,通过关系转交给蒋介石。 在信中,中共主张国共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并提出了两岸统一的四条具体办法:第一,除外交由中央统管外,台湾的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第二,如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拨款补助;第三,台湾社会改革从缓,有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第四,国共双方要保证不做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信中结尾说:“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希望蒋介石能在祖国统一后回故乡看看。 1956年春,在周恩来的具体安排下,章士钊带着中共给蒋介石的信,身负重任来到香港,会见了国民党驻香港负责文宣工作,主持“香港时报”的许孝炎先生。 许孝炎知道事情重大,即从香港飞往台北,直接到总统府,亲手将中共的信交蒋介石,并将他与章士钊的会谈情况向蒋作了详尽报告。蒋介石听后,再展开中共的信件,反复看了几遍,长时间沉默无语,没有作任何表示。 经过一年的考虑,蒋介石于1957年初突然召许孝炎回台北,在总统府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蒋介石说:“基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针对中共发动的和平统一攻势,决定派人到北平一行,实际了解一下中共的真实意图。至于人选,不拟自台湾派出,而在海外选择”。让许孝炎推荐人选。 许孝炎考虑再三, 提出三个人选。蒋介石反复权衡后,选中了宋宜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