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1957年的回忆文章《狼牙山跳崖记》中,葛振林给出的却是另一幅跳崖前的画面:“班长咬咬牙,一顿枪托子,像要下决心了,忽然发现了手里的枪,他又说:‘人牺牲,枪不能叫敌人得……”这句话没说完,前面石崖后面已经有敌人的钢盔在乱晃了。班长随手把枪往大沟里一甩,真叫人心痛,那支崭新的三八大盖子刷的一声飞到山沟里去了。接着他看了我们一眼,扭身就往一块光崖上跑过去。他一这样做,我心里也明白了,我连忙抡起枪往石头上一摔,没摔烂,也随手甩下沟去。等我抬起头来,只看见班长的白衬衣在崖上一闪--他跳下去了。我只觉得心里像吃多了饭胀得慌似的,闷闷的。撒腿就往崖上跑,跑着,听到后边僻里啪啦响,大概他们几个也在摔家伙。我就近处跑到崖边,一纵身也跳下去。我是第二个跳的。”--如此,非但跳崖之前没有喊过任何口号,也并不存在五人同时跳崖的事实了,五壮士实际上是先后分开跳的。葛振林在接受文献纪录片《八路军》摄制组采访时的说法,与《狼牙山跳崖记》又有不同:“敌人一上来了,就把手榴弹扔了过去,把敌人一炸,调头一看,看不见班长了,班长可能是牺牲了,也搞不清楚了,我们就往这边跳了”--如此,非但跳崖前没有喊口号,连班长究竟是如何牺牲的,“也搞不清楚了”。 疑问五:葛振林、宋学义是怎样跳崖的? 宋学义壮士曾因自己的生还问题,在文革期间备受折磨。据其子讲,文革中“有些人……坚持要把父亲打成‘假英雄’、‘走资派’。他们胡说什么:‘人家都跳崖跌死了,你怎么活着回来了?’‘你再到狼牙山上往下跳跳,跌不死,承认你是英雄!’‘你就从房顶往下跳也行,房顶还没狼牙山高,跳下来跌不死也算’……” 事实上,关于二人的跳崖及生还,宋学义留下的回忆资料极少,葛振林则有多篇回忆文章。譬如,1985年,葛振林回忆说:“半空中我只觉得被什么东西挂了一下,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当我醒来时,太阳己经落山了。原来,我被山腰上长满的树和藤挂住了。”(葛振林:《狼牙山上》,人民政协报1985年第22期)1995年的回忆文章《奋战在狼牙山上》则说:“我和宋学义同志跳下深谷时,在半山腰被树枝挂住了。” 关于葛、宋二人如何跳崖的问题,在1995年还曾引发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风波的起因,是《羊城晚报》于该年8月刊发了一篇文章《壮歌重唱狼牙山》,文章作者是五壮士所在连队政委陈海涵的夫人陈逊。文章称:“(马宝玉)带头跳下了万丈深渊。紧接着胡福才、胡德林也从马宝玉跳崖的地方跳了下去。几乎同时,葛振林、宋学义在距马宝玉十步左右的地方受地形所限而顺着凸出的崖壁溜了下去。近在咫尺的鬼子们被五勇士的壮举惊呆了,不自由主地倒退了好几步。由于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是‘跳’,距崖壁比较远,坠人了万丈深渊;葛振林、宋学义是‘溜’,紧挨着崖壁,被崖壁半腰上长出的树木挂住了,受了重伤,昏了过去。”陈逊女士以“知情者”的身份提出的这个“三跳二溜”的新说法,再次引起了葛振林壮士的愤怒,其声明认为“这和去年孟宪良狼牙山六人说一样纯属捏造,是对五壮士的攻击诬蔑”,《解放军报》亦曾参与到此次争论之中。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陈逊女士的说法是否有根据,姑且不论。但葛振林壮士在1957年的回忆文章《狼牙山跳崖记》中,确实还有另一种关于自己如何跳崖的说法。文章说道:“当时自己的决心是:猛一跳,栽下去就算啦。谁知道跳下去以后,身子一挨到树,手又不由自主地伸出来,去抓树枝子。我闭着眼,扎煞开手,左抓一把,脱了,右抓一把,脱了。手被树枝划了,不觉得;腰被石块碰了,不觉得,只是噔噔地往下滚。猛然身子一虚空,又哐的一撞,脸朝山、屁股朝沟,停住了。这时,我心里还是明白的,伸手摸摸,身子底下是并排的几棵小树,把我给挡住了。我知道没有摔到底,自己还活着,只是浑身没劲不能动,又怕一动再摔下去。这时会不会摔死,也没去想它,倒是身旁的石头怪讨厌的。”--按这篇回忆文章的说法,葛振林壮士是从一个外凸的陡坡而非内凹的悬崖上跳下山的,正因如此,他才能够在跳下去后抓到一些“树枝子”,使自己由跳崖变成“噔噔地往下滚”,并最终被“并排的几棵小树”把身子“挡住”,如此,就不是“跳下深谷时,在半山腰被树枝挂住”了,而是滚下陡坡,“被并排的几棵小树挡住”了。葛振林在接受文献纪录片《八路军》摄制组采访时,说的也是“挡住”而非“挂住”:“跳下去了以后呀,一层一层地树,我们跟那个猴子一样,这棵树窜那棵树,那棵树窜这棵树,就是那样在树上架着,摔到半腰上了,让那个树给档住了。”显然,只有外凸的陡坡上才可能有“一层一层地树”。 疑问六:日军有没有向五壮士鞠躬致敬? 各种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读物,最后常常少不了一段日军向五壮士致敬的情节。譬如余炳年的纪实文学着作《壮士葛振林》中写道:“指挥官发出口令。指挥官为水上源藏将军。日本兵恭恭敬敬地向着崖下,向着英雄的敌人行军礼致敬。水上源藏后来说:‘他们是真正的军人,他们不仅是中国军人的榜样,也是帝国军人的榜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