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八路后勤工作创始人:去世时周恩来坚持为其抬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杨立三在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的同时,还兼任过中央军委总后方勤务部副部长(部长叶季壮)、八路军兵站部部长兼政委,在后方帮助运筹前线后勤大计。1939年4月,应朱德、彭德怀、左权的联名电请,杨立三奔赴晋东南(后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正式主持八路军前方后勤事宜。在这一岗位上,他创造了令敌人都感到震惊的后勤奇迹。
     “最有后勤工作经验”
     两国交兵,武器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我八路军兵工厂生产的步枪规格不同、性能各异、零件不能互换,且生产效率低、质量差、成本高。到职后,杨立三首先抓了步枪生产的标准化、制式化。从我军常年山地作战的需要出发,他召集后方勤务部下属的军工部部长刘鼎及技术人员反复研究,结合我抗日根据地设备、技术与物资供应条件,吸收国内外各种步枪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枪身短、刺刀长、重量轻、能与日军“三八式”步枪抗衡的新枪设计方案,并立即组织试制。1940年8月1日,当杨立三带着新枪样品向彭德怀汇报时,彭非常满意,亲自定名为“八一式”步马枪。仅1940年下半年,杨立三主持的后勤部门就生产了3300多支“八一式”步马枪,大大提高了八路军的火力。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地雷、手榴弹既威力大,又构造简单,杨立三决定把它普及为对敌斗争的利器。1941年初,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普遍设立炸弹制造厂”的指示,杨立三、刘鼎联名向八路军总部建议:每个军分区成立一个手榴弹厂,所需干部和技术骨干由军工部选派;地方政府以县为单位,组织地雷生产,军工部负责供应雷管,并帮助培训骨干,普及造雷技术,开展群众性爆破运动。彭总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亲自在太行地区进行了动员。1941年3月,杨立三指示军工部,在山西武乡县温庄、黎城县东崖底村分别开办了地雷训练班,分期分批培训武委会主任和民兵队长。训练班上,根据杨立三要求,军工部长刘鼎亲自讲授地雷制造和爆破知识,并编印了《地雷制造与使用法》、《各种地雷触发装置法》等小册子分发给学员。以这些学员骨干为基础,杨立三又指示军工部在各地层层办训练班,很快在华北抗日根据地掀起了一个“村村造地雷、户户有地雷”的爆破运动,炸得日军晕头转向,惶惶不安。那时,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成年人几乎人人都学会了制造地雷的技术,涌现出数以千计的“造雷英雄”,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地雷战”。在抗战史上,提到“地雷战”,不能不提到杨立三和刘鼎。
     据我军后勤史记载:抗战时期,杨立三领导的后勤部门共造枪9758支,修枪近10000支,生产掷弹筒2500门,修炮约1000门,复装和新制枪弹223万发、掷弹筒弹19.8万发、迫击炮弹3.8万发、手榴弹58万枚。此外,还协助地方生产手榴弹、地雷千万枚以上。在杨立三主持下,在最困难、最简陋的条件下,八路军后勤战士创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智慧和劳动,创造了连敌人也感到震惊的奇迹,为取得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12月22日,八路军总部召开规模空前的后勤工作会议。在开幕词中,彭德怀代表中央军委高度评价杨立三对我军后勤工作的贡献时说:“杨立三同志是我们部队里面最有后勤工作经验的一位同志,也可以说是八路军后勤工作的创始人。……许多友军直到今天没穿上棉衣,我们早已按时穿上了。三年来,我们的卫生工作人员使许多伤兵、病员恢复了健康,兵站运输了大批的资财,兵工方面也补充给部队不少武器弹药。我们甚至可以说,倘若没有三年来后勤工作各同志的努力,我们是不能想象能这样顺利支持长期战争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