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 今天历史之家小编要给大家讲一个用坏了的成语:“沆瀣一气”它的拼音是[hàng xièyīq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呢?为什么说它是被用坏了的成语? 沆瀣一气成语出自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 “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书是宋代的书,但里面却讲的大多是唐代故事。话说唐代的科举考试里面有一种座主和门生的不成文规则,也就是说主考官在考试里面选中了某个考生,那么以后他就是这个考生的老师了。当然,从此以后他们的仕途也纠缠在一起了。在乾符二年的时候,长安城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全国的考生都来到这里应试,当官嘛,就是古代读书人的主要愿望。 这一次考试的主考官里面有一个叫做崔沆的官员,他在批卷的时候发现有个考生的卷子的卷子写的很好,对其非常欣赏,于是大笔一挥,把这名考生选中。放榜之后,大家都围在看成绩,一个叫做崔瀣(真服了给他改名字的人,无论是字形还是读音都别树一格啊……)的考生发现自己中举了。 按照当时的礼节,这个门生自然就要去上门拜访这位选中他的“恩师”座主。 说起来也是挺有缘分,这两个人刚好是同一个姓还不算是特别稀奇的事情,但是两个人的名字都刚好是同一个偏旁部首就不多见了。更有趣的是,这两个字还可以组成一个词,意思是夜间的水气和露水,司马相如的《大人赋》里面就有一句“呼吸沆瀣兮餐朝霞”。 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你们“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这本来只是说他们两个气味相投。 之所以一开始说这个词被用坏了,是因为后来大家用着用着,这个词就变成贬义的了,现在它多数用来形容臭味相投,所以一定要慎用。 成语造句 现在的高科技犯罪基本都是集团化,不少有能力的人沆瀣一气,来欺骗无辜的群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