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先遣连出发。在渡昆仑山脚下的苏巴什河时,一些战士已严重缺氧,而苏巴什河海拔未到四千米,是先遣连往阿里的行军中海拔较低的地方。 先遣连依照彭青云先前探明的线路行军。但谁都没想到,翻过平均海拔超过五千米的昆仑山后,还有更大的困难等着他们。 “没有一个人是痛快死的” 《雪浴昆仑》筹备时,出品人李德华曾邀请过几位腕级演员,但都先后被谢绝。“因为一说要去新疆南疆拍摄,尤其是要上高海拔的昆仑山,都不来了。”李德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剧组驻在海拔3900米的叶河兵站,拍摄时,常要到海拔更高的麻扎达坂。“麻扎”在突厥语中意为“坟墓”,“达坂”意为山口。 一百多人的剧组在高海拔地区拍摄一个多月。为了拍到雪景,剧组曾上到海拔5100米。“剧组拍摄都集中在海拔三千八到四千七之间,部队的人说,他们都不敢轻易去那么多人。”李德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不但经历了高海拔,剧组在和静县拍摄时,遭遇三十年不遇的低温,气温零下二十到三十度。这种实地体验,更加深了演职人员对当年先遣连境遇的体会。 当年,先遣连行军七天后,跟随的运输队中的绝大多数牲畜都冻死在大雪中。无奈之下,运输队只能返回。先遣连继续行军,第九天,队伍翻越新藏边界海拔6000米的界山,进入藏区,是最先达到西藏的解放军部队。 队伍中很多人出现高原反应,头疼、胸闷。有些马开始流鼻血。来自天水的战士刘进吉因高原反应牺牲。他是先遣连牺牲的第一人,但这种非战斗减员只是刚刚开始。 进藏后,先遣连走进一片草甸,在这难得的景致中,连队休整两天,这也是他们进藏后唯一感受到的美好时光。看到一群野马在草甸上吃草,战士们给该地起名“野马滩”,该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进藏不久,大雪封山,先遣连的粮食供应断绝。王震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接通运输线”。新疆军区副政委左齐督阵,和田民众曾组织大批牦牛、毛驴、马匹三次翻山送粮,但都未成功,三名维族民工牺牲,大量牲畜死亡。 只有一名叫肉孜·托乎提的年轻人赶着两头牦牛到达先遣连建立的据点两水泉,驮来半麻袋信、十五公斤盐、七个馕交给连指导员李子祥。“留守在两水泉的战士都哭了。从此先遣连请求上级再不要冒险送粮了。”李子祥对前去拜访的编剧李君说。 1950年10月,第十八军攻下西藏昌都。在此之前先遣连到了藏北高原腹地扎麻芒堡,此地藏民较多,先遣队为方便做藏民工作,在此休整。王震来电报命令先遣连“停止向纵深发展,就地迅速转入过冬备战,自力更生,坚持到春季会师。”并要求先遣连不准拿藏胞一针一线,增加藏胞负担。 扎麻芒堡海拔4517米,冬季最低气温零下四十度,冰雪覆盖的时间长达半年时间。10月下旬,大雪封昆仑山,先遣连无法得到任何给养。连里为保证口粮,成立打猎组,蒙古族战士巴利祥子任组长。只要打到猎物,连里就做成难以下咽的白肉汤——早已没盐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