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沉璧复返祖龙死:秦始皇死前发生的三大怪事(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还有遗传因素。秦始皇家族的长寿基因不高。其曾祖父秦昭襄王七十六岁下世,是个长寿之人。祖父庄襄王正式继位三天就驾崩了,年龄应在五十多,至多是个“奔六”。其父异人继位三年去世,异人在庄襄王诸子之中位次居中,所以,他下世年龄应当在四十岁左右。可见,除了秦始皇的曾祖父昭襄王外,秦始皇家族的寿命都不长,存在着遗传病的可能性。
     另外,不排除高温致病的可能。秦始皇这次出巡,是从头年十月到第二年七月。六七月份正是高温酷暑时期,天气炎热,加上长途奔波的辛苦,增加了发病的几率,一旦发病又极易使病情恶化。
     虽然我们细致分析了秦始皇病死说的各种可能,但是也有人认为即使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生病,但导致他突然一命呜呼,还是令人怀疑。秦始皇并不像历史上有些封建帝王那样体弱多病。遍查史籍,也没有发现他患有任何疾病的记载,而且他的身体一向健壮。当年秦始皇在面对荆轲行刺的时候,在惊慌中还能挣脱衣袖,绕着柱子奔跑,始终没让荆轲追上。因此有人认为秦始皇不会因为一次生病就命丧黄泉,这里面也许隐藏着谋杀的可能。如果是谋杀,那么究竟谁最有可能是谋杀秦始皇的凶手呢?
     关于谋杀秦始皇的凶手,又有三说:一是胡亥,二是赵高,三是李斯。
    
     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描述秦始皇在平原津渡黄河时,癫痫病发作,后脑撞到了青铜冰鉴上,加剧了脑膜炎的病发,陷入昏迷。赶到沙丘,住了一夜。第二天,赵高、李斯发现秦始皇已死,右耳流着黑血,右耳孔内有一根寸长的铁钉。郭老的这篇小说表达了对秦始皇之死的一种推测。那么,是谁谋杀了秦始皇呢?小说中认为是胡亥。因为胡亥得知秦始皇立遗诏封长子扶苏为继承人,心中十分不满,所以下此毒手。
     谋害秦始皇的另一位元凶疑是赵高。秦始皇病危时诏书、玉玺都留在他最相信的赵高手中,君位继承的决定权也取决于赵高和李斯的倾向。假使胡亥弑父,如果没有赵高、李斯配合,胡亥不仅得不到皇位,反而会自取灭亡。所以胡亥即使想杀父,其能不能继位也还得取决于赵高。赵高常常随侍秦始皇左右,下手的机会比胡亥多得多。
     那么害死秦始皇的主谋到底是谁呢?历来都有人认为是赵高,但实际上李斯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李斯担心在秦始皇死后自己的禄位不永,所以,想拥立一位公子为皇帝。有了拥立之功就可以永保禄位。
     但是,上述谋杀诸说纯属猜疑,既无文献记载,又无出土文物佐证,仅存的一线根据是逻辑推理。但是,这些推理都是依照秦始皇死后胡亥、赵高、李斯的表现倒推出来的。我认为,这几个人谋杀的可能性都不大。赵高确实在秦始皇死后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左右了秦国的政局,但是,那一切都发生在秦始皇去世之后,如果秦始皇尚在,赵高就要对其下手,毒杀秦始皇,一是恐怕办不到,二是他未必敢这样做。
     对秦始皇之死,民间有更多的说法。如,说秦始皇东巡,发孔子墓,看到墓冢内写着:“后世一男子,自称秦始皇。上我堂,跃我床,颠倒我衣裳,行至沙丘而亡。”(《渊鉴类函》)。
     南朝的志怪小说《异苑》也有类似的记载:
     秦世有谣曰:“秦始皇,何强梁。开吾户,据吾床。饮吾酒,唾吾浆。飧吾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邱(丘)当灭亡。”始皇既坑儒焚典,乃发孔子墓,欲取诸经传。圹既启,于是悉如谣者之言。又言谣文刊在冢壁,政甚恶之,乃远沙邱而循别路,见一群小儿辇沙为阜,问云沙邱,从此得病。
     说这歌谣传到秦始皇耳朵里,秦始皇自然是非常不爽,于是在巡游途中,特意嘱咐,见了沙丘绕道而行。最后始皇帝病入膏肓,前方有一群小孩在玩耍,挡住了他的道路。秦始皇命手下去询问这群孩子:你们在玩什么啊?孩子们回答:我们在玩沙丘呢!原来这群孩子正在做堆沙丘的游戏。始皇帝一听,到底还是没有躲过百姓的诅咒,遂两腿一蹬,就此呜呼哀哉!
     当然,民间的这些说法都是无稽之谈,但它们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对秦始皇暴政的诅咒和对秦始皇的仇恨。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志满意骄,凶暴残忍,酷法严刑。无休无止地征调赋税和夫役,修长城、建宫殿、筑陵寝、开边戍守,使刚刚脱离战乱之苦的广大农民又陷于疲于奔命的劳役之中。因此,民间传唱这些歌谣是很自然的。秦始皇听到这些歌谣、预言,心胸郁结而病死,这当然不可信。不过,《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天现凶象、沉璧复返、陨石降落的事情,肯定对秦始皇的心理有重大影响,如果秦始皇真的是病死的,那么这些怪事造成的心情郁结或许加速了他死亡的速度。
     无论如何,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提前谢幕,匆匆走完了他的一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