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都护府是由“都护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为了有效地实施对高句丽等东北各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唐王朝对安东都护府长官安东都护的人选也十分注意。如薛仁贵、唐休景、薛仁贵子薛讷、唐玄宗第十三子颖王、王玄志、高侃等多是有功的武将或王子。 安东都护府最初归河北道,开元七年(719年)归平卢军节度使管辖,二十年(723年)由幽州节度使统领,以后由于契丹的兴起,安东都护府对高句丽等东北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职能逐渐削弱了。 2、任用高句丽一些旧有的官吏来管理高句丽。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唐王朝在灭亡高句丽后,除利用一些有功的高句丽部落的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共同管理高句丽部众外,也时常利用原高句丽的王或其后裔来管理高句丽余众。仪凤二年(677年)二月,唐王朝“授高藏开府仪同三司、辽东都督,封朝鲜王,居安东,镇本蕃为主。高藏至安东,潜与靺鞨相通谋叛。事觉,召还,配流邓州。”垂拱二年(686年),封高句丽王高藏的孙子高宝元为朝鲜郡王:圣历元年(698年),进授高宝元左鹰扬卫大将军,更封忠诚国王,“使统安东旧部,不行”。圣历二年(699年),唐王朝又以高句丽王高藏的儿子高德武为安东都督,“以领本蕃。自是高丽旧户在安东者渐寡少,分投突厥及靺鞨等,高氏君长遂绝矣”。 此外,有不少原来高句丽的官吏在高句丽灭亡后加人了唐王朝对其他各族的统治体系中,如泉男生、高仙芝、王毛仲、王思礼、李正己等都是原来高句丽的官吏或其后裔,他们在唐王朝对北方、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 3、徙高句丽部众于内地,置于内地的府州县管理体制之下。 史书记载,总章二年(669年)四月,“高丽之民多离叛者,敕徙高丽户三万八千二百于江、淮之南,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之地,留其贫弱者,使守安东”。仪凤二年(677年)二月,为安定高句丽余众,唐王朝封高句丽王高藏开府仪同三司、辽东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