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臣子表现 3控制住言官。 控制住言官,几乎就是控制了舆论。 清流只会清谈,做事还要用循吏,但是言官职责所在,难免有些人想出名,可是一个言官的弹劾可能引起这个士林的反弹,这对于官员人事,和既定政策的执行,是很危险的。 更可况明朝的言官都是骨头硬,张居正夺情就是例子。 张居正做事会变通,但是变通就会招来非议,舆论太重,难免会无事生非。 4流寇不会成气候。 他在朝做首辅的话,会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矛盾发生。 比如驿站制度,张居正原来是让官员除公事以外,不得使用驿站,减少政府支出和百姓负担,结果崇祯帝时候,裁撤了驿站,虽然说都是为了国家省钱,这太彻底了,谁想出了个李自成。 还有接连的自然灾害,张居正会用尽办法不刺激矛盾的对立和发生,但如果发生了,张居正的态度也是很明确。 如果换成张居正,肯定不会让朝廷或者地方督抚出现允许诈降的情况,除恶务尽,不留后患,这是张居正对待叛乱造反的态度,铁血手腕,在殷正茂平叛广西瑶族叛乱的时候,体现的很明显。 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多次死里逃生,就是用了打不赢就跑,跑不了就诈降的手段,然后再造反,多次死里逃生,比如车厢峡战役。 在崇祯时候,名将迭出,军队也是很有战斗力,但也一样面临没有时间,军费紧张的情况。 所以,他在在明末当政的话,也一定是铁血首辅。强硬手段平叛,不会给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诈降的机会。 5对后金议和。 跟后金议和失败,主要是崇祯没担当,大臣瞎嚷嚷。 换成张居正,知道变通,手段强硬,敢于出面,自然是另一个局面,就如同俺答汗封贡一样。 议和取得喘息的机会,攘外先安内,接着富国强兵,他不会看不到这个情况。 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大明是不会亡的。 但是,以上毕竟是假设,只假设了好的一面,没有假设坏的一面。 崇祯帝性格多疑,做不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耳根子软,做事情操之过急,还不能担当。 如明神宗万历比,这个时候的他比那个小万历要难伺候的多,他想要张居正施展手脚,必须得敢于放权。 张居正必然是会任用明末那些有能力的武将和文官,形成一股绳,自然会招来一定的非议。 明末的官场党争厉害,既得利益者阻力肯定更加严重,张居正要战胜这些势力,非得要皇帝的强大支持,崇祯能靠的住吗? 也许,只要不断的胜利,才能打消崇祯的猜忌。 在崇祯年间为大明做手术,可比万历年间难度要大的多,张居正能否成功,还是要看皇帝具体的配合,总之难度很大,影响明亡的因素太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