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主动送上门 从军事部署角度看,当过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对此次围剿可谓精心策划。中央军第37军(毛炳文)、第3军(王均)为两路,由会宁向靖远方向分进合击;以嫡系胡宗南的第1军为主力一路,由静宁向海原方向进击;而东北军67军(军长王以哲)的何柱国部及其骑兵师为一路,则由隆德向黑城镇方向压迫。老蒋以更“可靠”的中央军为作战主体,以东北军为辅助,明显是向张学良、杨虎城等施压,甚至有借机派兵进入西北“监军”的意味。 面对敌军大规模进剿,红军方面也遇到了问题。为了反围剿,3大主力会师前,中央就提出旨在消灭胡宗南的《静(宁)会(宁)战役计划》;10月11日中央军委发布《十月份作战纲领》,计划实施宁夏战役,意图集中3个方面军主力向北发展,巩固和扩大根据地。但由于多种原因,静会、宁夏战役计划相继流产,迫使红军不得不放弃豫旺(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豫旺镇)以西的大片土地。国民党军则趁势从静宁、会宁追至陕甘苏区的门口,形势十分危急。 当时,红军所在的陕甘宁交界处,是黄土高原最贫瘠的地区,人口稀少,干旱少雨,物产有限。数万红军云集此地,不仅难以补充兵员、筹集物资,且作战空间十分有限。而红军刚刚会师,红二、四方面军经过长途跋涉,红一方面军则刚经过连续作战,都十分疲惫。一旦反围剿失利,红军甚至会被迫离开陕甘,东渡黄河,再次战略转移。类似情况在长征中就发生过,红二、六军团在贵州毕节本想建立根据地,结果在军事压力下不得不继续转战。因此,红军必须痛击中央军,方能确保陕甘苏区的安全。 而当时两军态势,胡宗南的第1军已经向豫旺扑来,第37军还在黄河东岸,第3军占领同心县城后行动迟缓,基本上就地观望,东北军则不愿意再当蒋介石的炮灰,遂在张学良授意下驻军庆阳、驿马镇一带“备战”。这种情况下,红军很快明确了作战目标:对东北军采取统一战线方针,保持对峙,维持默契;对毛炳文、王均部进行牵制,相机实施打击;对前出的主力胡宗南部,则以“逐次转移,诱敌深入”之法,在预定的有利地区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歼灭。 从战役策划角度看,红军的部署充分利用了国民党军内部矛盾,先在政治上孤立了蒋介石,在军事上分化敌军的力量,最后得以在装备人员都不占优的情况下,集中兵力消灭突进之敌。而打歼灭战的地点,就选在了山城堡。 资料图片:陕甘宁追堵红军三大主力及山城堡战役要图。 红军占尽地利人和 选择山城堡作为伏击阵地,有红军的考虑。该地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土地荒凉,缺乏水源,即使有一两处水源也多是无法饮用的苦水,不利于大兵团机动,远道而来的中央军在这里很难展开。而且,和豫旺以西的一些新区不同,山城堡附近是陕甘苏区的老区,群众基础很好,便于红军隐蔽。 其实,上述几点,国民党军中不少人也心知肚明。除了和红军在西北交手多年的东北军、西北军外,毛炳文、王均等此前多次参与剿匪的中央军将领,也晓得“红军内线作战”的厉害之处。所以,就不难理解当红军被逼退至陕甘苏区后,这些部队为何迟疑不前了。而心高气傲的胡宗南却好大喜功,不管不顾地一路杀向苏区。11月17日,第1军兵分3路:左路第1师第1旅由惠安堡向东,中路第1师第2旅则向萌城、甜水堡推进,右路的第78师由西田家原向山城堡前进,第43、97师则在豫旺镇,作为第2梯队。 作为蒋介石嫡系,外号“大连长”的胡宗南,此役部署的确差强人意:本来第1军就前出冒进,还将4个师“分进”以试图“合击”红军。对手出昏招,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自然不会客气。17日当天,红四方面军第4、第31军在萌城、甜水堡以西地区,将第1军第1师第2旅击溃,毙伤600余人,还打下1架飞机。双方主力还没碰,彭老总就已卸掉胡宗南一条臂膀。而另一条臂膀——中央军78师,则正向红军预设阵地山城堡前进。 19日,彭德怀亲自到山城堡部署作战:由陕北红军和游击队统编后的红28军,在北面红井子一带钳制国民党军第1师第1旅;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和一方面军81师,在洪德城、环县以西“迟滞”东北军;二方面军主力作为预备队,集结在洪德城以北;红一方面军担任主攻,第1军团在山城堡以南,第15军团和第4、31军在山城堡以北,隐蔽待机。彭德怀的部署主次分明,各部互有协同,显然比胡宗南更有章法。而且,同样是指挥数万人作战,红军静悄悄地完成了部署。而胡宗南1个旅被打掉,其余各部居然浑然不觉,仍大张旗鼓往坑里去,双方官兵的军事素养可谓高下立判。主战场还没开打,红军已占得先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