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原因,38军的白马山之战失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也不能说38军的白马山之战是完完全全失败了,志司的作战命令中还有“为配合支援部队换防前的作战,及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与提高部队的作战经验”三条。笔者认为,这才是志司指示38军发动白马山战役的战役目的,而“杀伤敌人5000人以上,而后争取占领并巩固之”只能算是战术目标,是量化了的、具体化了的战术目的。如此,白马山战役的战役目标倒是完全完成了。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是配合了支援部队换防前的作战。虽然最后伤亡6700人,而且未能坚守白马山阵地,但38军不仅报了42师换防前反击白马山的不利之仇,也给了韩9师以毁灭性的打击。韩第9师士兵前身大多是有实战经验的日伪警察,参加过许多进攻北方的战斗,经过韩3个师有计划地组建和整合加上完整的美式装备,新组成的韩第9师成为了韩军队的主力师。但经过9天的鏖战,韩第9师加上法国营先后被志愿军歼灭9800余人,那些最初参加过北进的第9师老兵被38军打得所剩无几,战后的韩9师完全变成了“新兵营”即使金钟五再有能力,再有水平,把韩9师变成战前的样子恐怕也需要很长时间。 二是粉碎了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应该说,这里的“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应该是指稍后爆发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作战十分顺利,不但攻克了汉城,越过“三八线”,而且打到了“三七线”。美军奋起反击,受到了38军的顽强阻击,使得其他入朝作战部队顺利撤过汉江北岸。这样顺利的作战不可避免地在志愿军脑海中泛起一股“轻敌”的思想,这个时候志愿军在白马山碰一个“钉子”,也未尝就是坏事。白马山战役在上甘岭战役前打响,客观上给驻守上甘岭阵地的15军45师提了个醒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及李承晚的韩军都不是“软柿子”,要想取得抗美援朝作战的胜利,还要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从这一点上讲,白马山战役虽未能直接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上甘岭战役),但也对上甘岭战役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影响。从战术上说,江拥辉主动撤出白马山,使得志愿军总部得以倾全力以确保上甘岭方向的争夺,在战略大局上保持并巩固了中朝军队的主动地位。还有,白马山之战结束后,原定回国的38军和39、40军三个劲旅,奉命调往西海岸反登陆,这使制订新“登陆作战计划”的克拉克也彻底泄了气,认识到了再贸然登陆作战的可怕后果,从而放弃了再派部队登陆的计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