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两个会议记录员,是如何建立和发展中国的?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最大的成功学,成功靠的是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不屈不挠的坚韧。过去的革命如此,今天的改革依然如是—— 在中共历史上有两大会议不得不提,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另一个就是遵义会议。而这两场会议的记录员更是成为新中国成立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各地代表共13人参加。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就是这次大会,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救亡之路。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在接受理论周刊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革命从来不是一场被看好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也从来不是一个被看好的政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从来不是一条两边鲜花盛开、中间铺上红地毯的道路。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恐怕也是如此。 从中共一大13名代表的人生轨迹,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个党的发展过程何其艰难: 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13名代表。 中共一大会议开完后,13个代表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脱党,1924年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13个人中脱党和被开除的有7人,半数以上出了问题,其中陈公博和周佛海还当了大汉奸。 中国共产党能从中国政治舞台的边缘走到东方政治舞台的中心,毛泽东居功至伟。 但是,在当时的中共一大会议上,张国焘是执行主席,毛泽东不过是书记员。什么叫书记员?就是负责会议记录。中共一大毛泽东就负责会议记录。当年一大代表中,从年龄、学历、出身、影响力等方面来看,毛泽东都没有优势,但最后成为中共中央核心的是毛泽东。
一个人在历史中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极其罕见。毛泽东的名字永远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紧紧相连。 毛泽东是什么人?他是共产国际选定的领导人吗?不是。他是党的上一位领导人选定的接班人吗?也不是。 毛泽东长期处于中共中央的边缘。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35年遵义会议,历经14年。这14年间,中国共产党撞得鼻青脸肿,磕得头破血流。 作为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见证了我们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过程;作为伟人,他见微知著,对中国革命未来发展态势有科学的认识。当一个事物处于极端弱小、充满困境的状态时,还能看出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来必定能够形成燎原般的态势。 南昌起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 《壮丽人生》第一卷记载: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与毛泽东住在一起。这对于两人互相交换意见,对于及时根据毛泽东的要求安排会议、组织会议、议定会议文件等,是十分重要和方便的。这也体现了毛泽东对邓小平——这位新上任的中央秘书长的高度信任。 邓小平在遵义会议上没有发言。作为中央秘书长,筹备会议、做好会务工作、做好会议记录,是他的主要职责。根据与会者的身份和会议级别(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邓小平是遵义会议的记录者。 在遵义会议中,邓小平人生当中的第一次“落起”也画上了句号。 就是遵义会议的这名记录员,其经历了“三起三落”波荡起伏的人生后,仍在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实施包括“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等政策。
“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纵观新中国的发展进程,邓小平的政策几乎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每一个中国人,使中国逐渐迈向新的征程。
在这两个记录员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共产党的韧性。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和敢于胜利精神”,都指引着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正如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说: 披荆斩棘,特立独行。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如此众多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奋斗者。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他们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展现了空前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