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成语典故 >

围魏救赵是谁的故事?围魏救赵发生在什么时期?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导读:“围魏救赵”这句成语指避实就虚、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魏国国都大梁即现在的开封。因魏国国都在大梁所以魏国也称梁国,其国君魏惠王也称梁惠王。那时侯,天下大乱,战国七雄——秦、齐、楚、燕、韩、赵、魏诸侯纷争,各国君主穷兵黩武,向外扩张土地。中原地区的兼并战争此起彼伏。公元前365年,即位刚六年的魏惠王为避强秦的威胁,同时又觉得大梁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国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图霸争雄,便将都城自安邑、即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迁至大梁。魏国在大梁经历了惠王、襄王、昭王、安釐王、景王、王假等六君,共140年。公元前225年,秦大将王贲率兵攻魏,因久攻不下,便引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不得已出城投降,魏国灭亡。

魏惠王名莹,在位52年,“惠”是其谥号。魏惠王当政时魏国是战国诸雄中最为强大且第一个自称为王的国家。

公元前354年,赵国国君赵成侯为了扩张势力范围,派兵攻占了自己的近邻——弱小的卫国的漆和富丘,企图迫使卫国臣服。而此时的卫国是魏国的附属国,如果赵国的企图得逞,则魏国的势力必将会缩小。魏国岂能坐视不管,于是梁惠王便派大将庞涓率主力大军长驱北上,一举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腹背受敌,既要应付正面卫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又要应战背面来势凶猛的魏国的攻击,逐渐力不从心、难以招架。为了摆脱困境,赵王急忙派人冲出重围,去齐国求援,为了促使齐国答应出兵相助,赵王来了点物质刺激,许诺把中山之地,也就是现河北省正定县一带,送给齐国作为答谢。

故事讲到这里,有必要把魏国人庞涓和他的同学齐国人孙膑作以交代。庞涓和孙膑师从旷世奇人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王禅,学习兵法和纵横权谋。学业结束之后,两人各奔东西。作为魏国人的庞涓辞别了老师,回到了自己亲爱的祖国,当上了梁惠王的将军,且很受梁惠王宠信。表面上庞涓十分风光、自命不凡,但内心一直有一种不安。因为庞涓生性气量狭小,十分嫉妒孙膑的贤明与才能,他十分清楚自己在许多方面比不上孙膑,特别是他知道义兄孙膑对祖传孙子十三篇的学习比自己更得其要义,一旦有机会,便会比自己更胜一筹。自己要想显赫一世独霸一方,必须想方设法阻止孙膑入仕为官,为此庞涓采取了一系列压制、残害孙膑的卑鄙行动。他以请孙膑到魏国与自己共同辅助梁惠王为名,暗中派人把孙膑骗到大梁,孙膑至大梁后,庞涓便多次在梁惠王面前诬告孙膑私通齐国,使其获罪,而后便假借罪名用“膑刑”,也就是削去膑骨的酷刑使孙膑两腿残废,—这也就是称其为孙膑的原因,并给其“鲸面”即在孙膑脸上刺字,企图逼使孙膑永远隐姓埋名无法入仕作官,如此以来,庞涓以为世上就再也没有技高其一筹的对手同他竞争了。

一系列的遭遇使孙膑逐渐认清了庞涓的丑恶嘴脸,便想法逃离魏国,但一直没找着机会,尤其身为残疾人,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谁知,天有不绝人之路,之后不久,齐国的使臣淳于髡及禽滑来到魏国,孙膑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与齐使相见,并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和愿为祖国效力的诚心实意打动了齐使,两位使者把孙膑藏在车中秘密带回了齐国。齐国大臣田忌闻讯,亲自把孙膑接到家中,待为上宾,并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在位37年,“威”是其谥号。齐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孙膑对答如流,齐威王甚为佩服遂拜孙膑为老师。孙膑是孙武后裔,其所著兵书《孙膑兵法》久已失传。所幸的是,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了《孙膑兵法》的竹简,使这部旷世奇书得以重见天日。

齐国国君齐威王接到赵国的求救信后,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出兵吧,顾虑自己的国家虽然也是一个大国,但是国力远不及魏国强大,而且此前曾经被魏国击败过,齐军中至今仍心有余悸,畏魏情绪很大;不出兵吧,又恐对齐国不利,为慎重起见,齐王便召集文武大臣计议,诸大臣意见不一,互不相让,以善谏著称于世的齐相邹忌不主张出兵救赵,理由是魏赵两国交战,不论谁胜,实力都要受损,对齐都是有利的。而齐大夫段干明则主张出兵,他认为,见死不救不仅会造成赵国失利,使魏国更加强大,从而对齐国形成威胁;而且会使齐国失去赵国这个友好的邻邦、留下不仁不义的恶名。紧接着,段干明提出了齐国暂不急于直接出兵救援,让魏赵相互残杀,待双方两败俱伤之后再去进攻魏国。可先联合宋国南攻襄陵,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睢县,在魏的后方作骚扰性的牵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