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芬兰语:talvisota, 俄语:Зимняя война[1], 瑞典语:vinterkriget ),是苏联与芬兰于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在芬兰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爆发的1939年11月30日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苏联对芬兰的军事行动被国际普遍认为是侵略行径,国联亦于1939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将苏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划给苏联。 这场战争中双方皆有损失,芬兰丧失了拉多加湖周围的土地,苏联为列宁格勒周围获得了一块缓冲地带,但丧失了国际舆论支持,并暴露了红军作战能力的缺陷,而为后来希特勒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增加了信心。 3月15日的苏芬和平协议中止了英法联盟通过挪威向芬兰提供援助,也刺激了纳粹德国于当年4月9日进攻丹麦和挪威。 苏联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表现,使斯大林领悟到运用政治手段控制军队无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战争过后,红军重新起用有能力的军事指挥官,并加强军队现代化。对后来抵抗纳粹德国起了很大的作用。 芬兰在1808年被沙皇俄国征服,成为俄国的属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作为俄国的对立面一直鼓励芬兰要求独立的斗争,俄国十月革命后,芬兰政府立即于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但由于德国战败,德国扶持的黑森亲王弗里德里希·卡尔没有能成为芬兰国王,但德国和芬兰的关系一直很紧密。 但在争取芬兰独立的过程中,芬兰和俄国以及其后苏联的关系一直很冷淡,苏联支持的芬兰社会主义者起义已经失败,斯大林当时非常担心纳粹德国会进攻苏联,因为苏芬边界距离列宁格勒只有32公里,他担心芬兰会成为德国进攻的根据地。1932年苏联和芬兰签署了互不侵犯协定,1934年又进一步确定此协定为十年有效。 1938年4月,苏联和芬兰进行外交谈判,希望和芬兰联合抵抗德国,并希望芬兰将列宁格勒外围领土和苏联北方领土交换,以达到保护列宁格勒的目的。但谈判延续长达一年也没有实质性结果,这时欧洲的形势已经开始恶化。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包括一项秘密条款,在两国之间的东欧国家中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将芬兰划归苏联。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苏联随后也在东面出兵,仅几个星期,两国瓜分了波兰。 当年秋季,苏联要求芬兰将边界从列宁格勒后退25公里,并租借汉科半岛30年,以建设海军基地,苏联割让面积为两倍,但在产业与国防重要性均远远不如所要求领土的卡累利阿领土给芬兰作为交换。针对苏联为保护列宁格勒提出的领土要求,1963年芬兰总统曾经说:“20年后的现在,如果我们站在苏联的立场,处于1941年希特勒侵略的危险中,1930年代末苏联一定会为自己的安全着想,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由于苏联已于同年9、10月间以干涉内政与威胁的手法先后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小国,芬兰对苏联以此谈判为出发点蚕食芬兰的可能威胁感到戒慎恐惧,随以警戒且相对强硬的立场回应,11月初,芬兰提出相对让步较少的解决方案,遭到苏联的拒绝。 苏联军队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的死亡,进而要求芬兰政府赔礼道歉,并将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但被芬兰政府拒绝。苏联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30日,23个师共45万军队攻入芬兰边界,迅速抵达曼诺海姆防线。 1939年12月1日,苏联扶持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叫做芬兰民主共和国,希望借此煽动芬兰军队中的社会主义者反叛─这一动作被后世的西方史学家视为斯大林确实是有计划的欲并吞芬兰的证明;然而此一傀儡政权所引起的政治影响微不足道,只存在到1940年3月12日,后来并入到苏联卡累利阿加盟共和国中去了。 芬兰的部队当时只有18万人,其中常备兵力只有三万人,再加上后备(役)军人十万,以及妇女辅助队等等才凑出大约这个数字。所以在不对称的情形下,芬兰军普遍利用芬苏交壤地带的特性,包括森林多、丘陵多、湖泊多、以及沼泽多的特性,实行打进拉出的战术。芬兰军同时也创下“柴堆”(Motti)战术,所谓“柴堆”就是芬兰人伐木时,有习惯先将木堆集中再后留待日后处理。芬兰军利用苏联军队离不开道路的缺点,不断地进行火力侦查,先确定交火的苏联军单位大小,随后依照该部队的行进方向不断制造路障,很快地就将苏联军从师孤立到营,甚至连级单位。由于战况不明因此苏联部队首尾难以相救,因此苏联军的连级单位就会被芬兰军两个连,甚至营级部队歼灭;苏联军营级部队就会再次被骚扰、突穿、被孤立、以及被歼灭。 芬兰的部队经常穿着白色的伪装服, 并利用滑雪撬在雪地中迅速运动,并使用在西班牙内战中运用的汽油弹。当年冬天温度低达-40℃,芬兰部队经常以滑雪撬突袭苏联军队的野战食堂和篝火旁,利用滑雪冲力飞跃篝火或者炉具,同时将手榴弹或炸弹投入篝火或炉具中,造成人员死伤或者瘫痪饮食供应能力。此种游击战术取得很大的成功。 芬兰军也经常利用苏联部队利用结冻的湖面进行部队运动的时候,以火炮攻击湖面,造成湖面结冰面破裂,导致苏联军的重装备与人员沉入湖水中,装备沉没,人员被活活冻死。 芬兰军的游击战术有另一绝,就是由于芬兰军中职业猎人占相当比例,能够百步穿杨者比比皆是,他们还能够以传统照门从七百到八百米的距离从事狙击,枪枪夺命。苏联军队为了消除芬军狙击手的威胁,特地组成巡逻队,但往往派出去的巡逻队也惨遭芬军狙击手或小部队歼灭殆尽。苏军由于不断地损失人员,武器,车辆,甚至在寒冬中重要的热食,士气低落可想而知。(关于热食损失的重要性以斯大林以“损失55个厨房”为罪名之一,手谕枪决苏军第四十四师师长可见一斑。) 虽然芬兰的社会主义者因为其政治理念不允许进入正式部队,但令芬兰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感到惊奇的是芬兰绝大部分社会主义者并没有和苏联站到一起,反而和他们的同胞一起战斗。这主要是由于有部分芬兰共产党人到苏联后,反而被斯大林的“大清洗”所镇压,引起对苏联的不信任感。另外还因为芬兰经过1918年的内战后,社会阶级差别缩小,社会矛盾减弱。 苏联军官的傲慢和不能胜任也是战争发展的重要因素:当时苏联认为很快就能取得胜利,据历史记载当时苏联军队甚至手挽手唱着国歌向芬兰战线挺进;苏联副国防部长指示前线炮兵单位只须要准备两周左右的弹药即可;担任游行前导进入赫尔辛基的一支苏联军乐队也都准备好了;斯大林也相信这次战争不会超过十六天,因此还特地指示前线部队绝对禁止侵犯瑞典领土。相对于芬兰军善于利用地形与地物,其官兵都晓得穿着白色的衣物可以伪装达到伪装的效果;而苏联军仍然在霭霭的雪地中穿着深棕色的军服,车辆也仍然以橄榄绿粉刷。事实上在大清洗中,苏联军官有80%被撤换,斯大林虽改用政委监督军事长官,但也只是按照书本指挥战斗,苏联军队在冬季战争中许多败仗都是由于指挥不当造成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