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除了在天安门举行“金凤颁诏”“金殿传胪”等政治活动外,这里还是皇帝每年祭天祭地、御驾亲征、大将出征等帝王活动的专用通道和重要礼仪之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皇帝郊祭兴师动众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对祭祀活动极为重视,特别是每年的夏至、冬至等节气,都要举行重大的祭祀典礼。皇帝出行非同小可,不仅要沿途戒严,百姓回避,派重兵加强警卫,而且所经之处清水泼街,黄土铺路。届时,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清门一齐洞开。皇帝出宫时,头戴金冠,身穿龙袍,乘坐御辇,文武百官相从,浩浩荡荡,威震八方。排列两侧的官兵要山呼万岁,保驾者常有数万人。据史料记载,明崇祯九年(1636年)夏至,皇帝祭方泽,短短十来里路,竞选派精兵11万人为其保驾助威,场面极为隆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