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野史趣闻 >

越南史书中反抗明朝“侵略”的战争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胡朝抵抗明军侵略的抗战

1400年,胡朝代替陈朝统治越南。从陈朝末开始,明朝就已利用这个王朝的没落来进行各种侦探和挑衅活动。到了十五世纪,在明成祖(1402—1424年)的统治下,明朝达到了强盛阶段,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封建国家。正是在这个阶段,明朝侵略我国的阴谋实现了。

1406年,明朝派遣一支军队护送流亡在中国的叛徒陈添平回国,企图建立一个傀儡王朝,充当它的走狗。明朝打算重演十三世纪元朝护送陈遗爱回国的旧剧。但是胡朝早己埋下伏兵,打垮了护送军,话捉陈添平,押回京城,处以凌迟极刑。面对着日益迫近的侵略危机,胡朝一方面采取了温和的对外政策,尽可能地推迟战争;另一方面则加紧准备抗战。但是胡朝准备抗战的主要方式是加强常备军的数量、购置武器和建立防线。

1406年11月19日,明军开始越过边界进入我国。在这场侵略战争中。明朝投入了拥有二十多万步兵和骑兵的庞大的远征军以及上十万民夫。由胡朝领导的抗战很快遭到失败。 在各路敌军进攻面前,胡军在一些地方进行狙击,随后撤退据守红河南岸防线。明军会师后集中兵力渡过红河,攻占多邦城。1407年1月20日,多邦城失守,胡军的防线迅速崩溃。敌军自多邦城南下,于1月22日进占升龙。胡军撤退到红河下游,经过几次反攻失败后,不得不撤退到清化。明军乘胜追击,胡季超及胡朝的其他领导人于1407年6月落入敌手。

胡朝抵抗侵略军的抗战只进行了半年。经过五个多世纪争取和维护独立、并曾多次战胜了北方封建王朝的强大而残暴的侵略军之后,祖国又处于外国统治之下。胡季?必须承担这场民族灾难的责任。陈朝的崩溃为敌人的侵略创造了机会。胡季?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篡了位,掌握政权后又实行许多旨在把权力和利益集中到本宗族手中的政策。因此,胡朝刚成立就失去民心,不能团结全民,不能发挥民族的伟大力量来抗敌救国。

正是由于这样不得人心,所以在组织和领导抗战中,胡朝只依靠常备军和几条固定的防线,被动地进行防御。胡朝不能发动一场人民战争,没有继承和发扬民族的轰轰烈烈地抗击外来侵略的传统,没有运用十分丰富而具有创造性的越南军事艺术的经验。

民族解放战争(1407—1427年) 蓝山起义

明朝的统治政策及其后果

在打败胡朝后,明军取消了民族独立,摧毁了国家机构,阴谋在我国恢复五个世纪前的郡县制度。1407年4月,明朝把我国改为“交趾郡”。自此,一套外国的统治机构从郡直到府、州、县都建立起来。在统治机构中,由明朝派来的官吏囊括了主要职务;另外,他们也竭力培养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土官队伍。这些家伙是从背叛祖国的贵族和社会上的忘本分子中挑选出来的。在军事方面,除了明军起核心作用之外,他们也大力招募土军。据1416年的条例规定,根据不同地区,二丁抽一,或三丁抽一。

明军采用了残暴的镇压和迫害手段。他们到处建立起密密麻麻的城垒和据点。在各军事据点之间有一个用驿站连接起来的联络系统,以便及时互相接应和救援。敌军凭借这样一个庞大的暴力机器下令剥夺了我国人民的一切自卫手段,并且进行了极其野蛮的扫荡和镇压。

他们禁止我国人民生产、储存和使用任何武器。任何人来往谋生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和检查。在各次扫荡中,除了屠杀、抢掠和破坏外,他们还采取了剖腹、活焚、熬人油……等疯狂的恐怖手段。在经济方面,明朝实行了残酷剥削、榨取的政策和手段,仅在半年多的时间里(1406年11月一1407年6月),明朝远征军就抢夺了我国人民的无数稻谷、牛和其他财产。在统治机构建立以后,他们的剥削就更加全面、更加残酷了。

明朝对各种人和各种行业都制定了各种税例。仅土地税就比胡朝增加了二倍。他们垄断了盐的买卖,控制了人民的生活。所有从十六岁到六十岁的民丁每年都要担负徭役,参加倍建城垒、营署或到山区开采金矿、银矿,下海打捞珍珠。此外,他们还强征手工业工人、医生以及妇女、儿童带回国去服役。在这些受害者当中,有的人被出卖作奴婢,有的被流放,他们都不能返回祖国。

人的剥削手段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明朝的贪婪野心不仅仅是靠剥削榨取来使北方统治阶级发财致富,他们还想永远奴役我国人民,把我国合并到明朝封建国家的版图里。在这种野心的支配下,他们加紧破坏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并极力推行同化政策。明朝曾多次命令侵略军将领没收、毁掉我国的各种书籍,捣毁我国的石碑。他们还强迫我国人民改变风俗习惯,甚至连衣着也要象北方的式样一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