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名称来历 解放前,彝族被称为“倮倮”或“夷人”等多种称呼,解放初被称为“夷族”。彝族原来自称“罗倮”,在彝语中“罗”(音)意思是虎,“倮”(音)意思是龙,以两种代表力量与神秘无畏的动物自称,意思是说彝族是勇敢和强大的民族,更多意义上反应了彝族人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但旧社会各民族之间缺乏交流,外人称彝族人为“倮倮族”有某些侮辱性。 解放以后,国务院开展对各个少数民族名称的确定工作,毛主席和周恩来在北京会见彝族代表研究讨论,在会议上提到以前彝族名称不统一,其中“夷族”、“倮倮族”都有侮辱性的意思,“夷族”也不好,因为夷原意是外族,大家认为新中国是由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大家应该平等互爱,更不应该有夷内之分,“夷”不利于民族团结。 毛主席提出了把“夷”字改为“彝”字,他认为鼎彝是宫殿里放东西的,房子下面有“米”又有系,有吃有穿,代表日子富裕,大家听了很满意,一致表示赞成。从此“彝族”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支系的统一族称。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重庆三省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此外,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区也有零星的彝族人世居,人口大约800万。 在国外,彝族人主要居住在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度、日本和阿富汗,人口大约80万。 彝族人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在北起大渡河流域,南到老挝国,东自乌江、西抵澜沧江的广阔地区。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其中云南彝族占彝族总人口的60%以上,云南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彝族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哀牢山区、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