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孔子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作个交待的好。他特地开了个记者招待会,发布他最新的学术理论,就是“来而不往非礼也”。言下之意,阳货都来拜会我了,我如果不回拜他,就是失礼,但他这个人我很不欣赏,所以趁他不在的时候去。做人,就该像我这样,全面又周到,你们懂么?毕竟,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 说得太好了!孔子不愧是德高望重的名教授。来而不往非礼也,金句!流行一时。众多时尚青年把这句话写在小纸条上,贴在床头,每天膜拜。 所以说,孔子就兴讲究个礼节,经他到处宣扬,搞得地球人都知道了不讲礼就是禽兽,不讲礼还不如让他老人家去死。其实人都有个紧急处的,一遇到这种时候,孔子未必跟他自我宣扬那样坚持原则。 孔子和他几个学生在政治流亡期间,有一次,被政府军队围困在陈地和蔡地,眼看着几天几夜没吃上饭,快要去见上帝了,学生子路本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冲出重围,抢了别人的衣服,换了些酒和猪肉给孔子吃。当然了,他并没有告诉老师这些东西从哪里来。我估计孔子心里其实也知道决不是什么正道儿得来的,但他不问。不是说不知者无罪么,所以也能吃得心安理得。 后来孔子上道儿了,得到鲁哀公的重用,就开始特讲究起身份来,席子摆得不正不坐,肉割得不方正也不吃。子路挺迷糊的,觉着老师这么摆谱儿,是不是开始腐化堕落了啊?于是巴巴地问孔子说,老师,当年您挺艰苦朴素的呀,可要提防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袭击啊。孔子脸色一整,特深沉地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也是人啊,当年那是没条件,不吃就是要死人的事儿,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该讲究讲究礼仪。子路,你记着,这人活一世哪,就兴讲个礼,要不,和禽兽就没区别了啊。子路崇拜地看着老师,真诚地点了点头。 后来出了另一个著名教授,叫墨子,墨子这人没子路那么好忽悠。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孔子这个知识分子,原则性不强,很虚伪,他建议有关部门重新考虑考虑孔子的待遇问题。比如,是不是考虑降格为副教授?相关部门不再给予津贴补助? 墨子这话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我就说么,日子过得好就讲礼,过得不好就不讲,哪有这么不讲原则的?那我大兄弟三十出头了还打光棍儿,是不是就该去抢个黄花大闺女回来做做临时老婆啊?说穿了,就是找借口,立牌坊,装呢。 但话说回来,孔子装得还是挺高明的。至少这话听上去还是很好听,没什么大问题。他这秀,比一般人高明得多。为啥?因为他占据了理论这个有利形势。让理论的旗帜高高飘扬,这等于是说,先按自个儿的条件划出游戏规则。那自己还有不符合的么?当然没有。 孔子道貌岸然的一生中,还有一则疑似绯闻。那也是在他流亡生涯期间发生的。女主角是卫灵公老婆,南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