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已晋位汉相的曹操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的消息之后,心中非常焦急。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曹操是蔡邕的学生,自幼就跟蔡文姬相识,常常出入与蔡邕府上的曹操自然有很多与蔡文姬见面的机会。少年时代的蔡文姬便熟读史书,精通音律,声名远扬。曹操自然对蔡文姬十分敬重,或许还有些许少年青涩的爱慕之情,曹操便有了后来以重金赎回蔡文姬的举动。后来曹操又牵线搭桥,给蔡文姬介绍了第三任老公,此人就是陈留名士董祀。曹操之所以将漂亮而且知书达礼又精通文学音律的蔡文姬嫁给他,自有他的道理。第一,为了报答老师蔡琰的培养之恩。第二,是想利用蔡琰笼络董祀。 ![]() 网络配图 董祀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觉得自己独步天下,根本看不上蔡文姬。董祀心想,蔡文姬毕竟已经三十多岁,而且还结过两次婚。第一次嫁给卫仲道不久,卫仲道就一病呜呼,必有克夫之命;第二次嫁给左贤王,更是残花败柳;再加之蔡文姬因为思念远在南匈奴的两个孩子,整日神思恍惚,董祀怕娶会家来影响自己心情。 但他又碍于曹操的权势不好明说。曹操看在眼里,记上心头,立刻做出安抚。他先是给董祀讲了关于蔡文姬的满腹横溢的才华。在一次闲谈中,曹操曾表露出自己很羡慕蔡家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很是失望,但当他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文章时,便大喜过望。后来蔡文姬凭着自己的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而且文无遗误。董祀虽然有些动心,但他还是十分忌讳蔡文姬已是二婚之身。后来曹操又加封董祀的官职,董祀才勉强同意这门婚事。于是,蔡文姬便有了第三次婚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