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励志创业故事(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3年以后,正当厂里准备重用李嘉诚的时候,他却坚决地辞职了。

20岁的李嘉诚认为自己已看清了形势,做好了准备,他要放手大干一番了。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用自己几年来积蓄的7000港元,又向朋友借了些钱,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下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下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有人开玩笑说,这个厂只有这块招牌是新的,别的全是旧货!但是李嘉诚不这样想,他选择“长江”作厂名,是有深刻用意的。他说:“如果你不广泛吸纳细小的支流,就不能成为大河。一个干实业的人,就必须有广阔的胸襟与别人一起工作!”充分显示出一个实业家的眼界。厂子刚创办,缺乏资金,更缺乏人才,采购、设计、生产、推销,都得李嘉诚亲自过问。每天一大早,他出门去联系业务,这时他是采购员兼推销员;到他回厂后,厂里一天的生产才能开始,这时他是师傅、老板;晚上搞设计,以便工人们第二天能照图施工,他又成了工程师……那时他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

年轻的李嘉诚就像别的创业老板一样,希望事业发达,他急于扩大再生产,缺少资金,就向朋友去借。但是他也碰到了所有初涉市场的企业家惯常碰上的问题:产品出现积压,资金周转不灵。他没有阔亲戚、富朋友,人家借给他的钱,都是准备自己办事用的,所以一定要如期归还。可是李嘉诚借来的钱已经变成了产品,而产品还没能变成钱,他拿不出钱还人家,一度面临破产的危机。据说他有一天晚上围着工厂转了大半夜,几次向河边走去,但终于又走了回来。他没有自杀,第二天,他又找来一个经销商,希望这个人能支持他渡过难关。可是那个经销商边看边摇头,围着厂子转了一圈,在河边撒了一泡尿,走了。

朋友们都劝李嘉诚,算了,干脆把厂子卖掉,还了债,自己到别人的厂里去做工。凭他的能力,一定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待遇不会差的。

李嘉诚不愿意这样做。

只有在困境中不屈服的人,才有成功的可能。

他冷静地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操之过急,生产与销售配合得不好。他果断地收缩生产,把得力的工人派出去搞推销。他自己也背着产品跑遍了香港,拜访了上百个代理商。长江厂的产品毕竟质量好,很快就得到了几个代理商的支持,他们预付了一笔定金给李嘉诚,使他终于渡过了这个难关。

李嘉诚又发现,各大商店几乎都没有塑胶花卖。香港人是喜欢摆设的,应该会欢迎逼真、漂亮又便宜的塑胶花;而塑胶花的生产技术要求并不高。他毅然决定,大量生产各种各样的塑胶花。果然,塑胶花很快进入了千家万户,也为李嘉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长江塑胶厂的兴旺,不久就引起了同行的嫉妒。有人专门跑来拍了长江厂那间破厂房的照片,登在报纸上,宣传说,长江厂就是这么个破烂样,怎么可能生产出好东西来呢?然而那帮人却没想到,这反而使长江塑胶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不少本来并不经销长江厂产品的代理商,跑来考察过以后,都认为这个小厂厂房虽旧,但组织得力,生产合乎规范,产品质量信得过,可以同他们做生意。结果长江厂的订货单大大增加。更让李嘉诚惊喜的是,有一些外国商人也跑来了。李嘉诚从这些商人口中,得到了一个黄金般的信息,就是欧洲人最喜欢塑胶花。苏联人扫墓不用纸花,而用塑胶花,表示生命虽已结束,但留下的思想、品质、精神是长青的;北欧人则喜欢用塑胶花装饰庭院、房间;美洲人连汽车上和工作场所也会挂一些塑胶花。于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李嘉诚大量生产塑胶花,销往欧美市场。工厂的年利润也猛升到上千万港币。

古人说“三十而立”,30岁的李嘉诚,已经成了老少皆知的“塑胶花大王”。他从一个茶楼跑堂成为千万富翁,只不过用了10年多的时间。长江塑胶厂的牌子换成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昔日的破厂房也变成了窗明几净的高大厂房,工人们都穿上了制服。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的大好局面下,李嘉诚却敏锐地意识到,由于塑胶行业高利润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拥人塑胶行业,这就势必导致激烈的竞争,“好日子很快会过去”,于是,他开始寻找下一个机会了。

这一次他找到的是房地产业。

香港本来就是弹丸之地,自50年代末期经济开始复苏,世界各国冒险家、投机家纷纷拥入香港,由于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地资源很快出现了短缺的苗头,所以地价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李嘉诚和夫人经过反复商讨之后,果断地决定转向房地产业。幸运的是,这时,恰好有一个经销塑胶产品的美国财团,为了得到充足的货源,愿意以300万港元的高价买下长江塑胶厂。李嘉诚在心里盘算,他的厂子最多只值100万港元,就是再经营三五年,也不一定能赚到200万港元,于是毅然卖掉了塑胶厂,用这笔资本开始买进房地产。几年之中,房价果然暴涨,先走一步的李嘉诚一下子从千万富翁跨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

60年代中期,内地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闹得香港也人心惶惶,整个社会乱成一片。很多富翁纷纷逃离香港,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因为那时就是建成了也没人会买。如果按照当时的房地产价格来算,李嘉诚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

处在惊涛骇浪中的李嘉诚,临危不乱,沉着应变。他仔细分析局势,不相信香港会就此垮掉,他认定动乱是暂时的,中国肯定很快就会恢复稳定,香港还将进一步繁荣发展,而房地产的价格必然会回升。因此,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的同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所有的资金用来大量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知道后,都为他担心,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李嘉诚毫不动摇,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怕就别干实业这一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